兩漢時期的對外關系
和文化的發展。
3.兩漢時期的中越經濟文化聯系
①越南與中國山水相連,聯系更加密切。
②中國從越南輸入土特產和東南亞的珍稀物產,如越南的象牙、犀牛、玳瑁、珍珠等。
③中國的鐵器、農耕和水利技術傳到越南,使越南的社會經濟生活有了顯著提高。
④中越經濟文化的交流,對兩國的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都有積極影響。
三、絲綢之路
1.絲綢之路的開通
①西漢以前,中國的絲綢經西北各民族,少量地輾轉販運到中亞、印度等地。
②張騫出使西域以后,漢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大量絲帛錦繡沿著通道不斷西運;
西域各國的珍奇異物也陸續輸入中國。這條溝通中西交通的陸上要道,就是著稱于
后世的“絲綢之路”。
③絲綢之路的開通是劃時代的重大事件,當時,世界各文明區域尚處于隔絕分散的狀
態,交通工具也很簡陋,絲綢之路卻溝通了東西方的交通。
2.絲綢之路與中外經濟文化交流
①通過絲綢之路,中國與中亞、西亞、南亞諸國進行了頻繁的經濟、文化交流。
②中國的鐵器、絲綢和養蠶繅絲技術,以及鑄鐵術、井渠法、造紙術先后西傳。
③兩漢之際,佛教也通過絲綢之路由印度經中亞、西域,沿絲綢之路傳入中國。
3.西南陸上絲綢之路
①秦漢時期,西南有一條從四川出發,經云南,過緬甸,最后到達印度的絲綢之路。
②西南陸上絲綢之路的開通,不僅加強了中原和西南地區的聯系,而且為中緬、中印
的友好往來,創造了條件。
4.海上絲綢之路
①海上絲綢之路的開辟。
a.秦漢時期,一些商人船舶不懼風浪,很早就往來于中國與東南亞之間。
b.西漢中后期,漢朝政府派人遠航,直抵東南亞和南亞,這就是“海上絲綢之路”。
②海上絲綢之路的方向、大致航線與經過地區。
a.閱讀課本插圖《海上絲綢之路》;
b.了解海上絲綢之路從廣東沿海港口出發,向西沿海岸線、印支半島南下,繞過
今馬來半島、出馬六甲海峽,到孟加拉灣沿岸諸國,最遠抵達印度半島南端和
斯里蘭卡。
③海上絲綢之路開通的意義。
a.加強了中國與東南亞、南亞各國的關系,擴大了秦漢文化對外的影響。
b.從海路溝通了東、西方外交聯系,拓展了中國、亞洲瀕海地區、歐洲一些國家
的外交活動范圍。
5.評價:
①兩漢時期,中國與西方之間的交通也日益發達,古代世界的東方與西方的幾個文明
地區聯系起來。
②中國的絲綢馳譽世界,中國被稱為“絲國”,中西交通線也被稱為“絲綢之路”與
海上“絲綢之路”。
四、與西亞、歐洲的往來
1.漢朝與安息的交往
①安息是地處絲綢之路中段的西亞大國,成為羅馬帝國與漢朝之間的中轉站,
②安息利用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在漢朝與大秦之間貿易謀獲其利。
2.漢朝與大秦的往來
①漢朝與大秦(羅馬帝國)之間都有直接交往的愿望。
②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未果,166年,大秦安敦王朝遣使來到東漢,這
是正史中關于中國同歐洲直接往來的最早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