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教學設計2
本目內容分為三個部分:
1. 1689年的《權利法案》(板書)
教師展示材料──《權利法案》的內容(略),引導學生歸納哪些條款限制了國王的權力,議會擁有哪些“自由”權力被法律所確定?從而引導學生理解《權利法案》的重大歷史作用,即以明確的法律條文形式限制國王的權力,增強議會治理國家的權力,有利于英國走上資產階級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展。
2.君主立憲制的確立(板書)
本目可分為三個知識點:
第一,君主立憲制的思想基礎──洛克的三權分立思想(見教材107頁【資料回放】)
第二,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教師先簡要說明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人們對社會現狀的認識,即,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過程中曾經發生克倫威爾的執政引起內亂,又將舊王朝請回來執政一幕。在大多數英國人看來,舊王朝絕對不行,民主共和制也行不通。唯一可行的,就是改造君主制度,使它在形式上保留君主制,但在本質上要適應資本主義的發展,實行議會民主制,以保障國會下院掌握最高的權力(立法權等)。而這種制度的確立是議會權力日益擴大的直接結果,在“光榮革命”后英國議會的權力擴大,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利用在議會中的優勢,進一步擴大和鞏固他們的統治權,并限制王權,約束英王的實際統治權。在議會的主持下相繼通過一系列法案,尤其是《權利法案》,確立了一種新的政治體制,在這種體制下,國王逐漸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這就是君主立憲制。
第三,君主立憲制的特點和作用
(1)特點
教師可以結合課后練習進行綜合探究,問:“英國的君主立憲制政體與君主專制政體有什么本質區別?”由對比得出君主立憲制度的特點。
(2)作用
教師可以先將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二者的互動關系講給學生聽,引導學生明白任何一種政治制度都是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下建立的,一旦確立了一種新的政治制度,它必將為它的經濟基礎服務。君主立憲制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產物,它的確立也必將為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和資產階級統治地位的鞏固帶來新的契機。
3.責任制內閣形成(板書)
師:出示布萊爾圖片,并提問:“大家知道首相這個稱謂是怎么來的嗎?”引導學生看教材第108頁【歷史縱橫】,了解內閣制的形成過程,然后讓學生通過教材第141頁內容掌握責任制內閣的組成、內閣政府的權力以及首相權力等內容。
五、課堂小結
英國君主立憲制度的確立使得議會的權力空前強大,有效地制約了王權。鞏固了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民選的議會通過行使立法權,制約王權,是現代三權分立和權力制衡的雛形。這種代議制政治體制的建立為后來歐美資產階級代議制的建立打下了基礎。
課堂練習(綜合探究):
閱讀與思考
今天下大小事務,皆朕一人親理,無可旁貸。若將要務分任于他人,則斷不可行。所以無論巨細,朕必躬自斷制。──清·康熙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