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會的建立和革命形式的發展
教學目標
1.知識要求:同盟會的建立及其政治綱領;三民主義的內容及其意義;革命派與保皇派論戰的內容和作用;同盟會成立后發動的一系列武裝起義。
2.能力要求:(1)通過對三民主義及其評價的教學,培養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評價歷史問題的能力。(2)通過對革命派與保皇派論戰內容評價,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和與時俱進的歷史觀。
3.情感目標:(1)20世紀初是中華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時期,孫中山站在時代前列,“集全國之英俊”,成立全國革命政黨——同盟會,發布革命綱領——三民主義,連續對清政府發動武裝起義,有力地推動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來。(2)通過對秋瑾、徐錫麟等獻身革命事業英雄事跡的介紹,培養學生為振興中華而讀書的遠大志向和樂于為人類進步事業獻身的價值觀。
課時安排 1課時
重點、難點分析
1.重點分析:(1)同盟會的建立及其政治綱領是重點。中國同盟會是中國近代第一個全國性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它在宣傳、組織和具體籌劃革命方面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它的成立使“革命風潮一日千丈,其進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中國的民主革命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中國同盟會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為政治綱領。孫中山將其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即三民主義。三民主義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比較完備的資產階級革命綱領。
2.難點分析:如何評價三民主義是難點。教師應聯系同盟會的十六字政綱講清三民主義。使學生明確三民主義的概念、內涵及其與同盟會政綱的關系。認識到三民主義的進步性和局限性。
課堂教學設計
師: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產階級革命團體相繼建立,資產階級革命派已經形成。19xx年,孫中山聯合各革命團體的成員,組建了全國性革命政黨——同盟會。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為什么要創建同盟會?
一、同盟會的建立及其政治綱領
1.同盟會的建立
師:(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同桌討論,找出同盟會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生:(閱讀、討論、回答問題)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簡要說明)同盟會是在資產階級革命思想廣泛傳播,資產階級革命團體相繼建立,革命時機日益成熟的形勢下建立的。隨著革命運動的深入發展,分散的、地方性的革命團體已不能適應革命發展的需要,客觀形勢要求組建一個全國性的、統一的革命政黨。下面,我們看一看同盟會是怎樣成立的?考察一下同盟會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組織?(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思考問題)
生:(閱讀、思考同盟會建立的有關情況)
師:(在學生閱讀思考的基礎上,簡要說明)19xx年8月,在日本東京成立的中國同盟會,不同于興中會、華興會等革命團體。它建立了以孫中山為首的領導機構;有明確的章程和政治綱領;且具有全國的規模(出示《同盟會國內支部和分會分布》投影地圖和電腦教學軟件):有機關刊物《民報》。這些說明了中國同盟會是第一個全國性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它肩負起了領導全國革命運動的歷史使命。它的成立,標志著中國民主革命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2.同盟會的政治綱領
師:中國同盟會的成立大會制定了政治綱領:即“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孫中山將其闡發為三民主義。“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即民族主義,“創立民國”即民權主義,“平均地權”即民生主義,要求學生閱讀教材,掌握三民主義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