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會的建立和革命形式的發展
生:(閱讀教材,理解三民主義的含義)
師:“韃虜”這里指的是滿族人。(設問)“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僅僅是要趕走滿族人,恢復漢人的統治嗎?
生:(思考)
師:“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推翻清朝統治,廢除其民族歧視和民族壓迫政策。二是主張獨立,推翻“洋人的朝廷”,暗寓反帝的意愿。但是,由于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他們的反帝旗幟不夠鮮明,只是將對帝國主義的仇視集中于清政府的身上,而不敢公開提出反對帝國主義的主張。
師:(設問)“創立民國”是什么意思?
生:(思考、回答問題)
師:“創立民國”,有三層意思:一是進行政治革命,推翻帝制;二是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三是防止封建君主制復辟!皠摿⒚駠钡闹鲝埐粌H批判了;逝删髁椀闹囌摚泊蚱屏送品逋醭,重建漢人君主政體的觀念,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強烈愿望。
師:“平均地權”又是什么意思?孫中山為什么要提出這一主張?(讓學生閱讀課文第77頁文字材料,并思考)
生:(閱讀、思考,回答問題)
師:針對歐美資本主義制度的種種弊端,孫中山提出了“平均地權”的主張,希望通過“核定地價”的辦法,改變封建土地所有制,實現資本主義的“土地國有制”。這種在不觸動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條件下,實現“土地國有”,進而解決土地問題的辦法實際上是難以實行的。但它表明:資產階級已開始注意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
3.三民主義的評價
師:三民主義是孫中山對同盟會政綱的展開表述。在三民主義中,民權主義是核心,目標是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它是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務,民族主義是前提,民生主義是補充和發展。(引導學生評價三民主義,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
生:(閱讀、思考,發言中有不同的看法)
師:(歸納學生的觀點)三民主義比較全面地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的主要矛盾,并試圖用革命手段予以解決。它從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會革命三個方面表達了資產階級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國人民要求民族獨立和民主權利的共同愿望,推動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的發展,因而是一個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革命綱領。但是,它沒有明確提出反對帝國主義的主張,也沒有徹底的土地革命綱領。這就決定了資產階級革命派不可能徹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務。
二、革命派與保皇派的論戰
1.論戰的起因
師:(啟發學生回憶康有為、梁啟超在戊戌變法時期的主張和觀點)
生:(與教師共同回憶)
師:20世紀初,民主革命運動的興起,已成為當時中國歷史之主流。流亡海外的康有為、梁啟超等改良派站在維護清朝統治的立場上,成為保皇派。他們大肆攻擊革命派,阻礙革命的發展。這必然引起革命派的反擊,雙方展開了激烈的論戰。
2.論戰的內容
師:(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及楷體宇,掌握或了解論戰的時間、主要陣地、焦點及具體情況)
生:(閱讀,在課文上作標記)
師:(強調)革命派關于民族、民主革命的政治主張,是適應歷史潮流,符合民族利益的。而康有為、梁啟超在實踐上已經證明改良道路在中國走不通之后,仍然頑固維護清朝專制統治,他們已成為阻礙革命發展的;逝。革命派同他們進行了堅決的斗爭。雙方論戰的焦點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