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及美國聯邦政府的建立
第三單元 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
第1講 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及美國聯邦政府的建立
【高考目標定位】
課程標準 考試大綱 考點搜索
了解《權利法案》制定和責任內閣制形成的史實,理解英國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的特點 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① 光榮革命 ②《權利法案》
③ 1832年議會改革④責任內閣制的形成
⑤君主立憲制的特點、作用
說出美國1787年憲法的主要內容和聯邦制的權力結構,比較美國總統制與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異同 美國共和制的確立 ① 1787年憲法的內容
② 1787年憲法的評價
③ 美國兩黨制的形成、發展
【基礎知識梳理】
1、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1)《權利法案》的制定:
① 1689年制定,以明確條文,限制國王的權力,保證議會的立法權、財政權、司法權和軍權等。
② 后來,議會的權力超過國王的權力,國王逐漸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英國君主立憲制確立。
(2)責任內閣的形成:
① 18世紀內閣制開始形成。責任內閣制是英國政治制度的一個顯著特點。
② 根據英國君主立憲制,下院議員由選民普遍直接選舉產生,由國王任命在下院大選中獲勝的多數黨領袖為首相,由首相提出內閣成員和政府成員名單,送交國王批準,組成責任內閣,即名義上對國王負責、實際上對議會或首相負責的“責任制政府”。
(3)英國首相成為國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決策者和領導者,它的權力主要表現為擁有各部大臣和主教的提名權、高級文官的任免權、內閣會議主持權、各項重大政策的決策權;內閣的權力主要表現為控制下院立法程序、通過控制下院本黨議員控制下院。
2、美國的總統共和制
(1)1787年憲法的主要內容:
是由序言和正方組成,體現了“分權與制衡”的原則。聯邦政府分為行政、立法、司法三具相對獨立的部門。
② 國家立法權歸于參議院和眾議院兩院組成的國會。規定參議院由各州議會選出,眾議員由選民直接選出。
③ 行政權歸于總統。總統由選民間接選出,它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還是軍隊的總司令。
④ 美國的最高司法機關是聯邦法院。大法官由總統任命,但需經參議院同意。
(2)美國聯邦制的權力結構:
① 國會行使立法權。國會有權向國民征稅、調整國際貿易及州際貿易、征兵及在緊急時期調動民兵;擁有宣戰權;總統任命的官員、與外國締結的條約必須得到參議院的批準后才能生效。
② 總統不是由國會選出的,總統及其內閣不向國會負責;總統在戰時行使獨裁大權;有權提名并經國會
同意后任命政府高級官員,直接領導政府;可對國會的法律實行否決權,內閣只對總統負責。
③ 大法官由總統任命,除非犯罪,終身任職;可以行使最高審判權。
【要點名師精解】
1. 英國代議制民主政治的形成過程及歷史影響。
【點析】
英國是比較成功實行代議制民主政體的資本主義國家。1688年“光榮革命”后,英國議會基本上掌握在資產階級化的大貴族手中,法律規定,議員必須擁有大量的地產。以君主立憲制為基本特征的英國近代政治制度的發展,在工業革命基本完成后,其進展更為迅速。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展,英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資產階級掀起了一次次的議會改革運動。a.1832年第一次議會改革,降低了選民和候選人的財產資格限制,取消了一些衰敗選區,給予新興的工業城鎮代表名額。b.1867年第二次議會改革:使得城市小資產階級和城市工人獲得了選舉權。c.1884年第三次議會改革:使農業工人獲得了選舉權;英國基本實現了男性戶主的選舉權,代議制民主在英國取得了長足進展。d.1918年議會改革:婦女取得選舉權,并且年齡降到21歲,與男性相同。隨著1832年以后,議會選舉制度一次次改革,責任內閣制迅速確立,兩黨也逐漸發展成為全國性的資產階級政黨,常任文官制建立,近代意義的英國資本主義政治制度才得以定型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