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及美國聯邦政府的建立
(1)指出美國憲法三權分立制的理論思想主要出自哪本著作,并請概括該理論思想的主要內容。(7分)
(2)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概述美國的“三權”在實踐中是如何被限制的。(9分)
(3)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價美國三權分立的制度設計。(10分)
【解析】:(1)問通過設問中的“三權分立”可聯想到啟蒙運動思想家孟德斯鳩,其代表作是《論法的精神》。思想觀點主要從反對君主專制,提出“三權分立”學說等分析。對三權分立一定要答出其核心,即是三權的制衡。(2)問依據美國的權力機構及各自的職能進行分析,組織答案時一定要明確答出三權之間是如何相互制衡的。(3)問對于美國三權分立的制度設計要從積極和局限兩個角度分析,一分為二,不能全盤肯定或否定。
答案:
(1)《論法的精神》,政治民主及人民自由的保證是權力分立。一個國家的權利分為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三者互相獨立又互相監督(或三權制約與平衡)。
(2)立法權:國會分成眾議院和參議院;國會立法須經總統批準,總統對立法有否決權;最高法院可以“違憲”的名義,廢止已通過的立法。
行政權:總統締結條約須經參議院同意,總統任命官員須經參議院同意,國會對總統有彈劾權;總統連任不得超過兩屆。
司法權:最高法院法官由總統任命,參議院批準。
(3)可避免濫用職權(避免獨裁或絕對權利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資產階級民主,為美國的長期穩定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是,有時也會出現三權扯皮,甚至相互否決,導致效率低下。影響統治集團意志的有效貫徹。
10.(•廣東高考)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1773年,北美殖民地人民說,他們只和英王之間締結了契約。富蘭克林認為,根據人民的普遍心理,只有國王才是北美的主權權威者。1776年發表的《獨立宣言》則歷數了英王的25條大罪,將其稱為“專制君主”。
——據雷芳《英王在殖民地形象的改變與北美獨立意識的形成》
材料二 到1870年,在運到英國的棉花中,有60%來自美國。此后,美國始終是英國棉花的主要供應地。棉花也成為美國在18xx年后最重要的經濟發展動力,直到1860年,棉花出口占美國國內出口總值的一半還多。
——據沃爾夫《歐洲與沒有歷史的人民》
問題:
(1)1773年,北美殖民地人民為什么只承認與“英王之間締結了契約”?從當時英國政治體制的角度加以分析。
(2)分析英王形象在北美殖民地人民心中從“主權權威者”變為“專制君主”的原因。
(3)美國獨立后,英美兩國的經濟聯系并未切斷。根據材料二,分析19世紀中前期英美兩國在經濟上的相互影響。
【解析】:本題從英美關系入題,結合英美的政治、經濟,考查學生從材料中獲取信息闡釋歷史問題的能力。閱讀材料后可知,利用時間的界定與當時的社會狀況相結合可以幫助解答。第(1)題注意材料中提到的1773年,然后聯系英國的政治狀況來回答。第(2)題要從英國與北美殖民地之間的矛盾來分析。第(3)題從棉花進出口對兩國經濟發展的作用來分析。
答案:(1)英國實行君主立憲制,英王統而不治;北美殖民地與英國的矛盾集中指向英國議會;北美人民實際上不承認英國殖民統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