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上冊全冊教案
必修一易錯\易混知識點判斷辨析題發布時間:xx年10月22日 來源:會員上傳 點擊數: 93 【字體:小 大】【收藏】【查看評論】
第一單元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1、 西周分封制不僅分封王族,還分封異族功臣和先代貴族。功臣和先代貴族與周天子都有血緣關系。
【】2、 大宗和小宗不是絕對而言的,而是相對而言的。具體來說,周天子是天下的君主,是所有姬姓貴族的大宗;諸侯對周天子而言是小宗。在封國內,諸侯對卿大夫而言是大宗,而卿大夫對諸侯而言是小宗。在卿大夫的封地內,對于士而言,卿大夫又成為士的大宗。
【】3、 專制主義與中央集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專制主義是一種決策方式,即皇帝控制著政經軍大權;而中央集權是一種相對于地方分權的制度,即中央控制地方。
【】4、 柳宗元曾說“周之失,失之于制,不在于政;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這是說秦亡是因為暴政,而不是因為實行郡縣制。
【】5、 明朝以前,宰相被賦予決策大權,地位十分鞏固;明朝內閣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級的行政或決策機構,而是皇帝的侍從咨詢機構,無決策權,閣臣的升降由皇帝決定,職權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
【】6、 明朝的內閣是皇帝的侍從咨詢機構,行使決策權;而英國內閣是君主立憲制下的最高行政機構。
第二單元 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
【】7、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包含有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內涵。“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指喪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獨立自主權;在經濟上是指中國逐漸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淪為資本主義國家的原料產地和商品銷售市場;在文化上則表現為“西學東漸”。“半封建”是指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既保存了封建主義,又發展了資本主義。
【】8、抗日戰爭勝利的根本原因是國共合作。
第三單元 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
【】9、 天京變亂不是偶然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歷史的必然。農民階級是小生產者的代表,不代表先進的生產力,不可避免地具有落后性、分散性、自私性等特點。他們沒有先進的革命綱領和科學理論的指導。因而,天京變亂的悲劇,偶然性中包含著歷史的必然。
【】10、 清王朝與中華民國政權的本質區別在于清王朝是封建君主專制政權,中華民國是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的建立體現了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的轉變,推動了中國的政治民主化進程。
【】11、 三民主義思想并不是完美的,而是有其局限性。民族主義明確提出反帝,民權主義將整個地主階級作為革命對象,民生主義沒有徹底的土地革命綱領,因此缺乏群眾基礎。
【】12、 太平天國運動爆發的根本原因是階級矛盾的激化,而不是民族矛盾的尖銳。
【】13、五四運動取得了徹底勝利。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開端。
【】14、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但并未結束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
【】15、 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方式是黨內合作,而不是黨外合作,也不是兩黨合并。第二次國共合作是黨外合作。
【】16、 國民黨一大討論的是國共合作問題。
【】17、 新三民主義等于三大政策,前者是綱領與目標,后者是方法與手段。
【】18、大革命是由國共兩黨共同領導的,而不是由國民黨單獨領導的。大革命徹底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但并沒有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