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上冊全冊教案
第五單元 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
【】34、 國家政策不是由國家關系決定的,而是由國家利益決定的。國家關系也是由國家利益決定的。
【】35、 周恩來總理首先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標志著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并逐漸成為國際社會所公認的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的基本準則。
【】36、“求同存異”方針中的“同”是指亞非國家團結一致共同反對殖民主義,謀求發展,而不是社會意識形態相同;“異”是指亞非國家的社會制度和建設道路不同。
【】37、1971年中國加入聯合國。因為中國是聯合國創始國之一,也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原始國之一。
【】38、中美正式建交的標志不是1972年《中美聯合公報》的簽署,而是1979年中美建交。
【】39、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關系實現完全正常化,并不意味著美國放棄壓制中國的政策。
【】40、中美關系的緩和是中日關系正常化的關鍵,但不是根本原因,關系正常化符合中日雙方的利益是根本原因。
【】41、中國多邊外交的中心是聯合國而不是周邊國家。
【】42、新時期中國外交政策調整的出發點不是“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而是“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
【】43、“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一邊倒”三者各有側重。“另起爐灶”,不承認一切舊的屈辱的外交關系,而要在新的基礎上另建新的平等的外交關系,這使中國在國際交往中建立起獨立自主的對外關系,解決的問題是對外戰略問題。“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即先清除帝國主義殘余勢力和取締帝國主義在華的一切特權,然后再考慮與西方國家建交;“一邊倒”,即堅定地站在社會主義陣營一邊。后兩者解決的是對外交往中的戰術問題。
第六單元 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
【】44、雅典民主制的產生,是由經濟、歷史及文化傳統等多方面因素綜合決定的,地理環境產生了重大影響。
【】45、雅典民主僅僅是對男性公民群體而言的,而非全體公民,如外邦公民、奴隸和他國公民,沒有享受民主的權利。
【】46、萬民法與公民法的關系是相互補充的,而不是相互對立的。
【】47、自然環境對希臘城邦的形成有重要影響,城邦是孕育古代希臘民主的搖籃。
【】48、梭倫改革為雅典民主制定了基礎,克利斯提尼改革最終確立了雅典民主制,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制達到鼎盛。
【】49、公民大會、五百人議事會和民眾法庭(陪審法庭)是民主政體特征的充分體現。公民大會是最高權力機關,負責審議并決定一切國家大事。五百人議事會是公民大會的附屬機構,在五百人大會休會期間為大會最高權力的代表,負責監督行政官員落實大會決議。民眾法庭是日常司法機關,高級公職人員的任職資格,也由民眾法庭終審。
【】50、《十二銅表法》的制定,標志著羅馬成文法的誕生,《萬民法》標志著羅馬法體系的最終完成。
第七單元 歐美資產階級代議制的確立與發展
【】51、1689年英國通過《權利法案》確立了君主立憲制,但國王仍有較大的行政權,可以領導政府和內閣,但受到議會制約,責任內閣制確立后英王才開始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
【】52、美國實行的是聯邦制,又是共和制。從國家結構形式上說,美國是聯邦制;從政體上說,美國是共和制。
【】53、古希臘實行的是直接民主制,近代資產階級代議制實行的是間接民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