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課 辛亥革命和中華民國的建立教案
3、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
清帝退位后,袁世凱聲明"贊成共和",孫中山向參議院提出辭職。接著,參議院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為了限制袁世凱的權力,孫中山提出了新大總統到南京就職等條件。為此,袁世凱在帝國主義支持下,故意在北方制造緊張局勢,迫使參議院同意他在北京就職。19xx年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了。袁世凱在共和國的招牌下,建立起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
四、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埋葬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樹起了民主共和國的旗幟,其功不可沒。但是,由于這次革命的領導階級--資產階級十分軟弱,沒有依靠和發動廣大群眾,在關鍵時刻向帝國主義、封建勢力妥協,致使革命果
實落入了袁世凱手中,故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侵略勢力和特權絲毫沒有觸動,地主買辦的權勢依然存在,民主革命的兩大任務均未完成。
(小結)辛亥革命是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黨人長期進行革命宣傳和斗爭的結果。孫中山及其領導的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將永載史冊。辛亥革命沒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表明了資產階級無力領導中國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務,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在中國行不通。
板書設計 :
辛亥革命和中華民國的成立
一、武昌起義
1、武昌起義(1911)
2、湖北軍政府成立和各省響應
二、中華民國的成立
1、中華民國成立(1912)
2、《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頒布
三、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
1、袁世凱東山再起
2、“南北和談”和清帝退位
3、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
四、辛亥革命的偉大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