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課 戰后資本主義經濟的調整 學案
課題:第16課 戰后資本主義經濟的調整【知識體系】
【知識體系】
【探究與點撥】一.國家對經濟的大力干預1.國家對經濟大力干預的背景: 2.國家干預經濟的方式: 3.對國家干預經濟的評價:①利: ②弊: 二.企業的自我調整1.“人民資本主義”①背景: ②含義: ③評價: 2.“經營者革命” ①“經營者革命”出現的原因: ②“經營者革命”的含義: ③“經營者革命”出現的影響: 三.福利國家的出現1.基礎: 2.福利資金組成: 3.福利制度的特點: 4.福利制度的實質: 5.福利制度的影響: ①積極: ②消極: 四.調整的影響: 1.戴高樂說過 “計劃能補償自由的缺點,而同時又不使它失去優點”。你認為呢?2.有人驚呼“工人持有股票,意味著從被雇用者變為了公司的主人!” 請結合課本知識說明這種說法是否正確,為什么?3.社會福利是否越多越好?為什么?【重難點解析】1.你知道這些稱呼的含義嗎?藍領:指從事體力勞動,并被要求穿制服的工人階層。白領:多半都是在辦公室工作的,從事腦力勞動,工作時要求穿西服等正式服裝的階層。金領:金領階層是社會精英高度集中的階層。灰領:指專門技能人員。如,動漫設計技術、游戲制作員、it程序員、廣告設計員等。粉領:是自由工作者。2.里根眼中的經濟滯脹19世紀70年代在任的里根總統認為,國家對經濟過度干預,限制了經濟活力,是造成經濟惡性循環的根本原因。出路只有一條:減少政府干預,重倡經濟自由。為了對付"滯脹",里根總統改弦易轍,高舉自由經濟大旗,使出了"三減一穩"四路拳法:減輕稅賦、縮減開支、減少政府干預、穩定貨幣供應量,美國經濟逐步走出70年代初滯脹的困境。【鞏固練習】一、選擇題1.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體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