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課 戰后資本主義經濟的調整 學案
a.西方國家加強對經濟的干預 b.西方國家廢除了壟斷組織
c.經濟危機在西方國家已經消失 d.西方國家實行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
2.某西方大國曾采取以下措施處理經濟問題:把40℅的國有企業出售給私人,削減住房、醫療、失業等各種福利開支,減少稅收,提高利率。這是為了
a.促進工業革命后經濟的發展 b.克服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危機
c.解決二戰后初期的經濟困難 d.緩解20世紀70年代的經濟滯脹3.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發達國家的經濟被稱為“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這表明a.壟斷資本日益排擠中小企業 b.國有企業占主導地位c.國家對經濟的控制加強 d.私人經濟依附于國家4.二戰后,發達國家干預經濟的最重要的方式是a.實行國有化,建立國營企業 b.制定經濟計劃,指導經濟發展c.政府直接采購 d.利用稅收等財政政策調節社會生產5.擴大政府開支、政府直接采購以調節社會生產的主要國家是 a.英國 b.美國 c.法國 d.日本6.戴高樂說:“計劃能補償自由的缺點,而同時又不使它失去優點!庇纱瞬荒苷f明戴高樂a.認清傳統經濟體制的弊端 b.主張實踐凱恩斯主義的理論c.主張實行全面的計劃經濟 d.主張加強對經濟發展的規劃和指導7.“政府應該用稅收手段把富人的收人再次分配給窮人”。這一主張屬于a.人文主義 b.空想社會主義 c.科學社會主義 d.凱恩斯主義8.1948年7月,某國率先向世人宣布:它已經向國民提供了“從搖籃到墳墓”的社會福利。這個國家是 a.英國 b.法國 c.美國 d.德國9.隨著經濟的發展,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不同程度地推行了社會福利政策,其目的主要在于a、刺激社會消費 b、緩和社會矛盾 c、改善勞資關系 d、美化政府形象10.發達國家干預經濟的做法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提供的借鑒意義在于a.必須將政府宏觀調控職能與市場機制結合起來 b.政府必須盡量減少對企業自身發展規劃的干預c.國家必須加大對經濟的干預力度,防止惡性競爭 d.必須按國際標準規范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行為二、非選擇題
11.閱讀下列材料:古今中外的政權十分重視救災、減災和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為了保障救災措施的有效實施,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成立了一些官辦救災機構,并在救災工作中發揮了最為重要的作用!c官辦救災機構不同的是,民辦救災機構的錢糧等物資和資金主要來源于民間,……在救災過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實施國家減災工程,興修水利以防御水災旱災造成的損失;二是增加國家或民間村社的糧食儲備,以應不時之需。 ——《中國傳統救災體系芻議》xx年第10期《新華文摘》(1)據材料一,概括中國古代救災、減災的主要特點。材料二 1844年英國議會通過一項法令,規定8至13歲的兒童每天工作6.5小時,外加3小時教育時間; 1847年, “十小時法案”得到王室批準成為法令。 ——《英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2)與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社會保障方面的突出特點是什么? 教學資源,完全免費,無須注冊,天天更新!" type="#_x0000_t202">材料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