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政治和經濟》案例分析
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然現象、社會現象和自我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并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研究性學習就是要為學生建構一種開放的學習環境、自主的探究空間,提供一個多渠道獲取知識,將所學知識加以綜合應用與實踐的機會。為了在課堂教學中多滲透此研究性學習,筆者在實踐中將課文內容進行整合,凸現重難點,以問題為中心進行教學組織,按照“創設問題情境→提供科學依據→探求問題解決方法→得出科學結論→運用新知解決問題”的程序進行安排。下面以中國古代史“明朝的政治和經濟”(高中選修課)為例加以闡述。
一、在平淡無奇處置疑,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和熱情。
一切探究、發現和創新都是從問題開始的,本課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創設問題情境。
教師:“生于沛,學于泗,長于濠,鳳陽昔鐘天子氣;始為僧,繼為王,終為帝,龍興今仰圣人容!痹撀撁枋龅氖悄奈坏弁踉鯓拥慕洑v?
學生思考回答:上聯說朱元璋生于江蘇沛縣,后移居泗州,再逃荒到濠州(即鳳陽)定居。下聯說朱元璋年幼入寺為僧,后棄僧從軍,成了起義軍的一名首領(稱吳王),后做了明朝開國皇帝。
通過對聯導入新課激起學生興趣后,將課文內容整理成需探究的問題:
⑴剛剛統一的明朝可能會面臨怎樣的問題,請你給它提供些解決問題的方案。
⑵假若你是朱元璋身邊的幕僚,請給他出點兒主意以加強封建統治。
⑶假若你是明朝一名普通百姓(角色自定可是商人,文人或貧民等等),你對明朝將寄以何種期望。
要求學生以所掌握的知識為背景,就以上問題提出設想,分組討論其可行性,最后進行綜合,形成小組建議并公布成果。
通過這樣的整合,學生不但基本上掌握了課文內容,更重要的是培養了他們的探究精神,使久遠的歷史事件與豐富的現實生活產生了聯系,使學生在自主的學習過程中主動建構了自己對歷史的理解。
二、縱橫聯系解決重難點,加強指導學生對知識的探究過程。
縱橫聯系即縱向穿線,橫向結網,縱橫交織,構成立體的知識綜合體,這是提高歷史學習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明朝君主專制的空前強化是本課的重難點。
教師:比較漢、唐、元、明加強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措施,簡要說明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發展的基本趨勢。
學生經探究歸納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發展的基本趨勢是:皇權加強,相權削弱;中央權力加強,地方勢力削弱。
教師:明朝加強中央集權措施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說明了什么問題。
學生:設廠衛特務機構。該機構的統領是宦官,而宦官是封建政權中最腐朽勢力的代表,給最腐朽的勢力以種種特權,以非正常的機構嚴重干擾常設機構的正常秩序,正足以說明封建制度已無可奈何,說明封建社會已逐漸衰落。
教師對學生的思考回答給予鼓勵,并進一步引導學生正確全面的認識中國古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在明以前,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適應了社會發展的要求,鞏固了封建統治,維護了國家統一,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體現出它的進步性,而明以后,封建專制主義的強化卻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束縛了社會生產力,這說明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已日趨走向的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