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課 近代前夜的發展與遲滯
第6課 近代前夜的發展與遲滯
一、近代前夜的發展
1、農耕經濟高度發展
(1)明清時期比明清以前:有了高度發展
農業: ①擴大了耕地 ②推廣了雙季稻 ③引進并推廣了高產作物:玉米、甘薯
手工業: 私營取代官辦
商業: 商品流通擴大,白銀使用廣泛;
工商業市鎮興起
(2)當時中國與外國比:綜合國力強大
①中國當時有約30種工農業生產技術領先于世界
②182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幾乎是歐美的總和
△近代前夜,中國農耕經濟為什么能夠得到高度發展甚至還出現了康乾盛世?
2、資本主義生產因素的萌芽
資本主義萌芽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基本特征是什么?具體有何體現?
要素: ① 為購買勞動力增殖利潤的商品生產;
② 出賣勞動力的自由勞動者;
③ 工場手工業的經營形式。
基本特征:雇傭剝削勞動
表現: ①明中后期蘇州的絲織業;
②明中后期江西景德鎮瓷業集中生產的手工工場。
縱向比,即把明清時期產生并得到發展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與在此之前長期存在的封建主義生產關系相比,無疑是巨大的進步和發展。
二、近代前夜的遲滯
1、表現:(1)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和發展遲滯——這是與歐洲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和發展進行橫向比較而得出的結論
中國:稀疏出現,發展艱難、緩慢, 最終夭折, 未能發展成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
歐洲: 發展迅速, 資產階級隨之壯大, 通過革命取得政權, 開展工業革命, 邁向工業國
(2)中西實力對比發生逆轉(1840)
2、原因:封建制度腐朽
①經濟上: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重農抑商
②政治上:君主專制空前強化
③思想文化上:專制高壓、虛驕自大
④外交上:海禁、閉關 (閉關政策:嚴格限制(而非禁絕)對外交往)
3、明清之際的中國在哪些方面已經顯露出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