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課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教學案
【課程標準】簡述歐洲共同體的形成、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和中國的振興以及不結盟運動的興起,了解世界多極化趨勢在曲折中發展。【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通過了解多極化趨勢和對世界的影響、歐盟的形成和擴展、日本成為經濟大國的過程和原因、中國和第三世界的崛起等基本史實,培養學生綜合探究和歸納知識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以合作學習的模式為主線,以學生自主探究活動為主體,以教師點撥為主導,以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能力為中心,來優化課堂教學。教師創設重大國際事件的情境,培養學生解讀歷史信息能力,并能夠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和外部環境,正確應對重大事件。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提高學生對二戰后美蘇兩極以外的各種政治經濟力量增長的認識,初步理解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形成及影響,樹立世界走向多極化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的價值判斷標準。
【重點難點】
重點:歐洲一體化的進程;日本經濟崛起的原因和條件。
難點:法德和解的途徑和方法對國際關系的啟示;日本的國家發展戰略對發展中國家的啟示。
【知識梳理】
一、走向聯合的歐洲
歐共體:歐洲若干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在自愿的基礎上組成的一個地區性經濟、政治一體化聯合體。
1、聯合原因:
(1)現實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使西歐喪失了世界政治經濟中心的優勢地位,它要重新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有力影響,必須聯合起來。
(2)根本原因:經濟發展的需要。在經濟的恢復和發展過程中,西歐國家間的聯系日益密切。
(3)政治因素:美蘇爭霸的影響:在美蘇兩極格局下受到美國的控制和蘇聯的威脅
(4)思想因素:歐洲傳統的統一思想的影響
2、聯合過程:
(1)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
1951年,法,意、荷、比,盧、聯邦德國六國簽訂了《巴黎條約》,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這個共同體促使政治宿敵法德之間的矛盾化解。
(2)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成立(1957年)
(3)歐洲共同體成立:1967年,這三個共同體合并為一個機構——歐洲共同體
3、影響:
(1)歐洲共同體成立后,西歐國家不斷加強經濟合作,經濟實力大大增強,資本主義世界美、日、西歐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
(2)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西歐國家開始擺脫美國的控制,推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3)增強與美蘇抗衡的實力,沖擊了兩極格局,使世界朝多極化方向發展
二、日本謀求政治大國地位
1、原因:經濟的發展和實力的增強,日本在國際舞臺上發揮獨特的作用
(1)經濟恢復發展的原因:
a內因:
⑴政府進行大力改革,消除生產關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⑵重視教育,引進先進科學技術;
⑶制定合乎國情的經濟發展戰略;
⑷適時提出經濟發展的口號——“貿易立國”、“出口第一”。
b外因:
⑴美國大力扶植;
⑵朝鮮戰爭、越南戰爭提供有利的外部條件。
2、結果(影響):
①1956年—1972年,日本經濟高速發展,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第二經濟大國
②改變了戰后初期向美國一邊倒的政策,實行以美日關系為軸心的全方位外交
③形成了美、日、歐三足鼎立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格局;沖擊了兩極格局,促進世界格局多極化發展。20世紀80年代,日本提出成為政治大國的目標。
日本經濟的崛起給我們的啟示:
(1)對內改革,對外開放是經濟發展的最大動力。
(2)大力發展科技、教育,確立科教興國戰略。
(3)制定合乎國情的經濟發展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