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課 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教案
第2課 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教案
知識目標:
春秋戰國的分裂和秦的大統一及其鞏固;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制度的的建立;
重要概念——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制度: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包括專制主義和中央集權制度兩個概念,二者既有區別,又聯系。
專制主義是就中央的決策方式而言的,主要是帝位終身制與皇位世襲制,即帝王一旦登基,終身即為皇帝,體現了皇權的不可動搖性;皇帝個人專斷獨裁,集國家最高權力于一身;封建皇帝從決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權,都具有獨斷性和隨意性。
中央集權是針對地方分權而言的。其特點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上沒有獨立性,必須嚴格執行中央政府的命令并受制于中央政府。
這一政治制度的出現是由封建的經濟基礎決定的,因為封建的自然經濟具有分散性,要求有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權,維護國家的統一和社會的安定,以保證小農經濟的生產和再生產;封建地主階級也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政權保護封建土地所有制,鎮壓農民的反抗。
這一制度初步形成于戰國,確立于秦,鞏固于西漢,完善于隋唐,加強于北宋,發展于元,強化并漸趨衰落于明清。
在中國古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加強的過程中,始終伴隨著兩大基本矛盾,即中央政府與地方割據勢力的矛盾,君權與相權的矛盾;蕶嗉訌、相權削弱和中央權力加強、地方勢力削弱,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加強的基本趨勢。
對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評價,要注意把它放到特定的歷史條件下作具體分析。在明清前,它適應了社會發展的要求,鞏固了封建統治,維護了國家統一,因而有利于生產力的發展和民族融合,體現出它的進步性。明清時期,中國封建社會內部已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而封建專制主義的強化卻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束縛了社會生產力,這表明,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日趨反動,而就整個封建制度來說亦已漸趨衰落。
預習思考:
1、春秋戰國時期政治上的突出特點有哪些?
2、封建社會時期基本政治制度——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制度是怎樣建立的?秦朝又是怎樣鞏固統一的? 導學提綱:
主 體 知 識 問 題 思 考 學生發現
第二課 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第一課時)
一、春秋戰國的群雄割據
1、歷史分期:
2、歷史地位:
3、政治特征:
①春秋
②戰國
二、秦的統一
1、歷史條件
2、進程
①時間:
②人物:
③過程:
3、疆域:東臨_____,西到______,南到 ,北抵 。
4、意義: 1、討論:春秋和戰國時期的政治特征分別是什么?從其不同上反映出來的歷史發展趨勢是什么?
2、討論:秦統一的歷史條件。(從大勢所趨、實力所及、個人所能三方面考慮)
3、討論:秦統一的歷史意義。
主 體 知 識 問 題 思 考 學生發現
三、秦鞏固統一的措施
1、措施
①確立中央集權制度
a.措施
a.皇權——至高無上、皇位繼承制
b.中央——各級官員的配合與牽制
c.地方——廢分封、置郡縣,嚴格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