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蘇爭鋒
專題九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課標要求:
(1)了解美蘇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認識美蘇“冷戰”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國際關系發展的影響。
(2)簡述歐洲共同體的形成、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和中國的振興以及不結盟運動的興起,了解世界多極化趨勢在曲折中發展。
(3)了解蘇聯解體后兩極格局瓦解和多級化趨勢加強的史實,認識多極化趨勢對世界歷史發展的影響。
專題概述:
本專題主要敘述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到20世紀90年代國際政治格局發展變化的歷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至今,國際舞臺風云變幻。在國際舞臺上活動的各種力量、各種力量之間的相互關系都發生了變化,世界格局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其最大的變化是兩大陣營對峙局面形成,世界分成兩極世界。兩極世界是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陣營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對峙所形成的世界格局。從總的情況來看,戰后世界格局的變化過程實際上就是兩極格局的形成、發展以及最終瓦解的過程。具體來說,又可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戰后初期美蘇爭鋒導致兩極對峙格局形成。其主要特點是:第一,在兩極世界里,美、蘇及其盟國相互對抗和爭奪,陣線比較分明和穩定。雖然每一方的內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終仍要服從于美、蘇戰略利益的大局。第二,在兩極世界中,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作為對立雙方的盟主,在國際事務中起主要作用。第三,美蘇“冷戰”是斗爭的主要方式,由此而表現為政治上的對抗、軍事上的對峙、意識形態上的對立和經濟上的割據。美國處于戰略進攻態勢,但攻中有守,蘇聯則處于戰略防御態勢,但守中有攻。第二階段,戰后的20世紀60、70年代,西歐經濟和日本經濟的快速發展,形成了對美國經濟霸主地位的挑戰。資本主義世界美、日、西歐三足鼎立的局面逐漸形成。歐洲共同體產生和發展,增強了西歐貿易競爭力,迅速興起的日本、加之西歐與美國貿易競爭的不斷加強,西歐和日本想改變與美國的從屬關系,建立平等的法律關系。東方巨龍中國的騰飛,尤其是改革開放后的中國,綜合國力迅速增長,國際地位大大提高,已成為國際社會中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發展中國家的崛起,不結盟運動的興起,使這支獨立的國際政治力量在國際事務中作用的發揮越來越大,各種力量的整合,對兩極格局構成了有力的沖擊。第三階段,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國際格局處在一個動蕩、分化、改組和多極化發展的新時期,呈現出由劇變到緩慢發展的態勢,出現了以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為標志的兩極格局的結束,一超多強的形成和多極化趨勢的加強,世界格局向多極化方向的曲折發展趨勢銳不可擋,和平與發展成為當今世界政治發展的主題。
第一節美蘇爭鋒
學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和戰后初期國際關系發展的基礎知識。
2、認識美蘇“冷戰”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國際關系發展所產生的重大影響,培養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全面評價歷史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引導學生多角度地、辯證地認識戰后初期的國際關系,主動參與問題的探究,進而不斷加深對歷史和現實之間的聯系和理解。
2、注重啟發式教學,做到師生互動和諧、平等交流;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規定和方法,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