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課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教學案
a.兩大陣營對立開始出現 b.亞非29國會議的召開
c.不結盟運動開始興起 d.第三世界的興起
解析:c據材料內容可作出正確判斷,答案為c。
12.在不結盟運動興起時,美國前國務卿杜勒斯攻擊不結盟是“一種不道德的近視的概念”;蘇聯也預言這個運動“像走鋼絲一樣長不了”,這些現象說明不結盟運動的興起
a.形成了一個與美蘇相抗衡的軍事政治集團
b.標志著世界多極化格局的形成
c.成為美蘇“冷戰”加速瓦解的根本原因
d.成為國際舞臺上不可忽視的一支政治力量
解析:d 美蘇對不結盟運動的詆毀,反映了不結盟運動在國際舞臺上發揮重要作用。
13.二戰后至20世紀80年代后期,歐洲經濟在發展中表現出明顯的“區域割據”狀態,沒有形成全歐洲的緊密聯系,其主要原因是
a.受歐共體集團排外性的影響 b.受歐美各國之間經濟競爭加劇的影響
c.受“冷戰”格局下意識形態對峙的影響 d. 受歐美各國經濟發展不平衡因素的影響
解析:c “二戰后至20世紀80年代后期”,這段時間歐洲被美蘇兩國所控制,分裂為兩派勢力,典型地反映在德國的分裂上,所以主要原因是意識形態的對峙。
14.下圖為威廉•蘭格《世界史編年手冊》的一頁。據此,對當時世界局勢認識最準確的是
1957年3月25日 簽定羅馬條約,成立歐洲經濟共同體。另一項條約成立歐洲原子能聯營。兩個組織都于1958年1月1日行使職能。
11月14日到16日 十三個國家的共產黨代表在莫斯科開會。會議要求團結起來,反對外部的帝國主義和資本主義并在內部消除機會主義。
12月19日 北約組織在巴黎召開最高級會議,決定在歐洲設置導彈基地。美國對此項武器保有基本控制權。
a.美蘇兩國完全控制了世界 b.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陣營對峙局面出現
c.標志著美蘇兩極格局正式形成 d. 世界處在美蘇冷戰格局之中,但已經孕育新的力量
解析:d 3月,歐洲一體化的探索;11月,蘇聯所控制的13國開會反對帝國主義;12月,美國控制的北約決定建立歐洲導彈基地。美蘇兩國的動作反映了“世界處于冷戰格局之中”;羅馬條約反映了“新力量的孕育”。
15.歐洲共同體的實質是
a.資本主義自由競爭的國際聯盟 b.擺脫國際霸權主義的政治經濟聯盟
c.壟斷資本主義的國際聯盟 d.資本主義生產力再發展的產物
解析:b 歐共體的建立是西歐國家為了在美蘇兩極格局之間爭得獨立的地位成立的。
16.(湖南師大附中)“總有一天,到那時……所有的歐洲國家,無須丟掉你們各自的特點和閃光的個性,都將緊緊地融合在一個高一級的整體里;到那時,你們將構筑歐洲的友愛關系……”。上述維克多•雨果的預言主要通過什么事件得以基本實現:
a、1945年取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勝利b、戰后接受并實施馬歇爾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