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農武裝割據”的形成教學案
早在井岡山根據地創建時期,毛澤東等就積極開展了土地革命。隨著各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土地革命逐漸推廣。在總結各地土地革命經驗的基礎上,毛澤東制定出一條土地革命路線,作為土地革命政策實施的依據。這條路線規定,廣大貧雇農是土地革命的依靠力量,地主階級是封建制度的代表,是土地革命的主要斗爭對象。中農是自食其力的勞動者,是廣大貧雇農的同盟者,因而在士地革命中要團結他們,經濟上不能侵犯其利益。對中小工商業者也實行保護政策。富農是剝削者,但又不同于地主階級,因此對富農采取限制政策,即沒收他們用于出租進行封建剝削的土地,但允許他們保留部分土地甚至是好地,以穩定他們發展生產。限制富農的政策,目的是促使富農在反對地主階級的土地革命中保持中立,并使其中一部分人也能參加反封建斗爭,從而最大限度地調動一切反封建因素,徹底打擊地主階級,確保土地革命的勝利。
2.根據地的經濟建設
師:(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有關內容,要求學生理解:①根據地建設的根本目的是粉碎國民政府的經濟封鎖,為鞏固和發展根據地,支持革命戰爭,提供更多的物質基礎,其次為改善和提高廣大農民的生活,調動他們的政治積極性,以鞏固共產黨領導的工農聯盟。②根據地的經濟建設,以發展農業生產為第一位;在工業方面,注重國營事業,即軍需工業和民用工業;也保障私人的正常企業。③根據地經濟建設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