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戰后的西歐和日本導學案
4. 極右勢力的泛起。二戰結束后,根據雅爾塔體系原則,聯邦德國和日本在非軍事化和民主改革的過程中,經濟發展迅速,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強國。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民主德國的經濟穩步增長。在蘇聯“新思維”政策和東歐各國劇變的情況下,民主德國發生急劇變化,19xx年民主社會主義黨喪失領導權,民德新政府上臺。19xx年10月,民主德國加入聯邦德國,德國實現了統一。到1994年,德國在外交和內政方面完全恢復了主權。隨著德國的崛起,法西斯主義死灰復燃,制造事端。盡管德國政府對法西斯主義有較清醒的認識,并采取了一些抑制和打擊的措施,但法西斯極右勢力依然存在,成為世界和平的不合諧音符。特別應該注意的是,包括政府要員在內的極右勢力,不能正視軍國主義的罪責,無視亞洲乃至世界人民警告,參拜靖國神社,篡改歷史教科書,否認對亞洲人民侵略的罪行。法西斯主義和日本軍國主義始終是當今世界和平的隱患。
【模擬試題】
一. 選擇題
1. 二戰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的迅速發展與9世紀晚期相比,最明顯的不同是( )
a. 充分利用科技成果,提高勞動生產率 b. 借助原有的經濟基礎
c. 通過對外掠奪獲得資本 c. 積極發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2. 二戰后資本主義進入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的根本原因是( )
a. 美國的經濟援助 b.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
c. 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運用 d. 美蘇爭霸勢均力敵
3. 在兩次大戰后的初期,推動西歐國家經濟恢復的一個相似因素是( )
a. 科技革命的促進 b.科技人才的大量涌現
c. 國家壟斷資本對經濟生活的干預 d.美國資本的扶植
4. 二戰后聯邦德國經濟起飛的主要條件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注意發展科技和教育事業 b.政府對經濟實行宏觀管理
c. 充分發揮計劃經濟的作用 d.工業布局的基礎良好
5.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西歐和日本經濟持續發展的共同原因是( )
a. 政府都推行了一些推進經濟發展的社會改革 b. 都接受了國外的大量定貨
c. 注意引進先進科技,提高勞動生產力 d. 都注重了加快產業更新的步伐
6. 從50年代起,日本經濟發展是遇到了兩個有利的機遇,它們( )
⑴ 新中國成立,市場廣闊 ⑵ 朝鮮戰爭爆發,美國幾十億美元的定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