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第四課《古代的經濟政策》學案(人教版必修二)
a.資本主義萌芽出現 b.社會貧富分化加劇 c.自然經濟開始解體 d.商品經濟相對發展
8.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對中國科技有過如下一番論述:“像印刷術、大炮、氣球和麻醉藥這些發明,中國人都比我們早。可是有一個區別,在歐洲.有一種發明,馬上就生氣勃勃地發展成為一種奇妙有用的東西,而在中國卻依然停滯在胚胎狀態,無聲無息。中國真是一個保存胎兒的酒精瓶。”據此,你認為雨果… ( )
a.否認中國人的發明和創造力 b.認為中國的社會狀態對科技發明起了保護作用
c.認為西方科技更加神奇 d.認為中國傳統發明缺乏發展成為生產力的土壤
9.下列有關西周井田制的認識,不正確的是………( )
a.它是一種土地國有制度,一切土地屬于國王 b.春秋時期,由于鐵農具的使用,井田制被廢除
c.受田者只能世代使用,不得轉讓與買賣 d.它是奴隸社會的經濟基礎
10.公元前594年,魯國規定:不論公田、私田,都要按畝收稅,這反映了…………( )
a.封建生產方式比井田制進步 b.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c.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發展 d.上層建筑對經濟發展的反作用
11.春秋時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
a.大量公田被拋荒 b.鐵器牛耕的使用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
c.各國推行稅制改革 d.貴族之間爭田現象嚴重
12.春秋時期,直接促使土地逐步由國有向私有轉變的因素是………………………( )
a.鐵器的使用 b.牛耕的推廣 c.各國稅制的改革 d.戰爭的影響
13.人們常把做事不分輕重主次稱為“本末倒置",在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上,統治者經濟思想中的“本”是指a.農業 b.手工業 c.商業 d.文教娛樂業 ( )
14.墨子說:“今也,農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強乎耕稼樹藝•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日:彼以為強必富,不強必貧;強必飽,不強必饑,故不敢怠倦。”上述引文主要反映了戰國時期……………( )
a.重農抑商政策深入人心 b.農業有力地支持了兼并戰爭
c.農民深受地主壓迫的事實、 d.封建制下的農民生產積極性提高
15.商鞅變法中“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賣買’’措施的最重要的意義是………………( )
a.從法律上確立了土地私有制 b.增強了秦國的經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