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第四課《古代的經濟政策》學案(人教版必修二)
c.打破了原來的土地疆界和灌溉系統 d.擴大了農民的占田份額
4.《呂氏春秋》載:“公作則遲.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則速,無所匿其力也。”文中的現象反映的本質是…( )
a.鐵器牛耕的廣泛使用 b.私田的數量日益增多
c.封建生產方式具有優越性 d.周天子承認了土地私有
9.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永樂二年(14xx年)正月]禁民下海。時福建瀕海居民,私載海舡,交通外國,因而為寇。郡縣以聞。遂下令禁民間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為平頭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一一一《永樂實錄》卷27
材料二 順治元年(1644年)清政府頒布“遷海令”,將北起山東南至廣東的沿海居民內遷三四十華里,并將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燒毀.寸板不許下水,凡溪河裝柵.貨物不許越界。時刻了望。違者死無赦。
一一一《臺灣外紀》卷12
材料三 夷貨非衣食所急,可謂中國不缺耶。絕之則內外隔而構之釁光由生矣,夷雖欲窺伺我也,保可得哉。
一一一《海防纂要》卷7
請完成:
(1)根據材料一、二.明清兩朝對待海外貿易有何相似之處?
(2)明朝采取上述政策出于何種考慮?這種做法是否奏效?實際情況怎樣?
(3)清朝采取上述政策出于何種考慮?你的根據是什么?
(4)綜觀三則材料,應如何評價明清的這些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