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教學設計
第2課 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三維目標】
1.知識與能力:知道“始皇帝”的來歷、皇帝制的內容和特征,理解中央官制的內容和運行機制,了解郡縣制全面推廣的史實,認識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和影響。
2.過程與方法:多角度探究從諸侯割據到秦朝統一的歷史原因;從目的、內容、機制、實質和影響等角度,探究皇帝制、中央官制、郡縣制的具體內容;抓住主要問題比較分封制和郡縣制。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從統一中國和創立中央集權制度的影響等角度,認識秦始皇對統一多民族國家歷史發展的貢獻;通過理解秦朝開創的中央集權制度的影響,體會中國古代政治的特點和古代國情。
【教學設計】
重點:皇帝制和“始皇帝”的來歷;中央官制;郡縣制的推行;中央集權制度的影響。
難點:理解君主專制制度的基本特征;秦朝中央官制和郡縣制的實行,形成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體系,加強了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對這一體系的把握及其影響的理解是難點。
【教學方法】
本課多是基本史實,有關知識學生在初中已經學過,可現在課前布置學生自學,掌握基本史實;教師還可指導學生收集資料,引導學生收集一些有關的典故、成語,通過這些典故、成語來回憶春秋戰國的諸侯爭霸的概況。像老馬識途、唇亡齒寒、退避三舍、一鳴驚人、臥薪嘗膽、紙上談兵、圍魏救趙、圖窮匕見、朝秦暮楚等等。為上課討論和評價做準備。在課堂手段上可采取投影和情景設置等手段,將教學的重點放在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培養學生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上。
【導入新課】
從西周分封制到秦朝的中央集權制,中間經過了群雄割據的春秋戰國。關于這段歷史我們大家并不陌生,尤其春秋戰國時期的一些典故、成語,如老馬識途、唇亡齒寒、退避三舍、一鳴驚人、臥薪嘗膽、紙上談兵、圍魏救趙、圖窮匕見、朝秦暮楚等等,尤其為我們大家所熟識。戰國后期,商鞅入秦,助秦孝公變法,使秦國后來居上,國力躍居七雄之首。從公元前230年起秦國采取各個擊破的辦法開始了大規模的統一戰爭。秦王嬴政“續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賈誼《過秦論》),不到十年的時間,先后滅掉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結束了諸侯割據的局面,于公元前221年建立起中華民族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國家。正如詩歌記載的:“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李白《秦王掃六合》)由此導入新課。
【知識梳理】
知識梳理
問題思考
一、 從諸侯爭霸到秦朝統一
(1)諸侯爭霸:①春秋時期,周天子大權旁落,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壞,諸侯爭霸戰爭不斷。②戰國時期,一些強大諸侯紛紛改稱“王”;一些諸侯國為了富國強兵進行政治、軍事等方面的改革或變法,力圖通過兼并戰爭統一天下。
(2)秦朝統一:①秦國經過商鞅變法,政治、經濟、軍事實力日益強大,先后滅掉韓、趙、魏、楚、燕、齊六國。②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陽。
1.議一議:秦朝統一的條件有哪些?
提示:①爭霸兼并戰爭,使諸侯國數目減少,出現局部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