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課 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第2課 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感悟與思考
在時下的電視熒屏上,一幕幕宮廷戲方興未艾,從漢武大帝到唐太宗,從武則天到康熙、乾隆……,可謂是你方唱罷我登場。這些帝王們或是東征西討,或是宮廷爭斗,或是微服私訪,展示了一個個鮮活的帝王形象。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的歷史上,從秦始皇到清宣統帝,一共產生過320多位皇帝。
思考與判斷:中國的皇帝制度是怎樣產生的?你如何評價這一制度?
歸納與運用
【知識歸納】
一. 至高無上的皇權
1. 秦的統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結束諸侯割據局面,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2. 皇帝制度的確立:
(1)皇帝稱號的由來:
(2)皇帝制度—— 一人獨尊、皇權至上、皇位世襲
二.較為完備的中央官制
1. 秦朝中央政權組織的構成:“三公九卿”
2. 秦朝中央官制的特點:相互牽制
三. 郡縣制的全面推行
郡、縣兩級官制:
(1)郡: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級地方行政機構
(2)縣:郡的下級行政機構
四. 中央集權制的作用及影響
1. 秦的疆域:東西南北四至
2. 秦鞏固統一的措施:
(1)頒布秦律:
(2)統一度量衡、貨幣和車軌:
(3)統一文字:
(4)修馳道、開靈渠、筑長城等:
3. 秦朝滅亡:秦的暴政引發農民起義
4.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影響:
【知識運用】
1. 對歷史人物我們應如何評價?
用正確的唯物史觀認識和評價歷史人物在歷史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堅持“四個一”:一是堅持一個正確的觀點,即人民群眾是創造歷史的主人,是推動歷史發展的最偉大動力;二是堅持一個正確的標準,即以對社會歷史發展所起的作用是否有利于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去評價歷史人物的歷史地位;三是堅持一個正確的原則,即具體分析歷史人物所處的歷史環境,實事求是地評價歷史人物;四是堅持一個正確的方法,即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具體分析歷史人物的功與過。
[例1]如何評價秦始皇?
[解析]評價歷史人物一般解題思路:先簡要概括,再分別結合史實辯證論證其功過表現與影響(以史為重,史論結合),最后總評。秦始皇是我國歷史上功過是非都非常鮮明的人物,對其評價可依據什上面的要求作答。
[答案]秦始皇是我國歷史上一位杰出的皇帝,其功過是非都對我國歷史產生了了深遠影響。
功:完成統一,結束割據,順應歷史發展潮流,有利于生產發展和社會進步;建立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鞏固了封建地主階級的統治,成為封建社會主要的政治制度;統一度量衡、貨幣、文字,有利于經濟文化交流與發展;北擊匈奴,南伐越族,鞏固了國家統一,形成了幅員遼闊的疆域。
過:秦始皇焚書坑儒,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嚴刑峻法;賦稅繁重;兵役徭役繁重。暴政導致階級矛盾激化,加速了秦朝的滅亡。
2.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對中國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這一制度是建立在封建生產方式基礎之上的,適應了封建地主階級的政治、經濟需要,有利于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的鞏固與發展,有利于抵御外來侵略、組織水利工程、發展社會經濟、防止分裂割據、加強民族交流等。但也有明顯的弊端:加強了對人民的控制和統治,皇帝個人作用對政局影響大,容易產生腐敗和專權,這也是中國封建社會腐敗長期延續的重要原因。特別是封建社會后期,積極意義日益減少,消極因素逐漸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