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政治建設的曲折歷程及歷史性轉折教案
二 政治建設的曲折歷程及歷史性轉折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 了解1956年中共八大對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及社會主義建設的正確指導作用。
2、 了解“文革”十年我國民主法制被肆意踐踏的史實。
3、 識記十一屆三中全會內容,認識其在民主政治建設上的轉折意義。
4、掌握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民主與法制建設的主要成就,充分認識實行依法治國方略的重要意義。
過程與方法目標:
1、 搜集整理“文化大革命”時期有關踐踏民主和法制的史料,學會史料搜集整理的一般方法。
2、 調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主法制建設的過程和成就特別是了解與青少年有關的法律文獻,學習歷史調查的一般方式。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 了解“文革”的危害,認識民主法制建設的必要性和艱巨性。
2、 通過感受當代中國民主與法制建設的偉大成就,加深對黨和社會主義事業的熱愛之情。
二、教材要點:
民主政治建設的重大挫折
1、 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后,八大召開,八大對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及社會主義建設指導方針是正確的,使我國民主法制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2、 由于黨內“左”傾錯誤思想的發展以及中蘇關系惡化等因素,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文化大革命”使國家的民主與法制被肆意踐踏,我國民主政治建設遭到重大挫折:革命委員會的成立是國家政治體制建設的一次重大倒退;我國根本政治制度——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遭破壞;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遭到摧殘。
3、 “文化大革命”對民主法制的踐踏,說明我國民主法制建設的必要性和任務的艱巨性。
歷史的偉大轉折
1、“文化大革命”結束后,由于“左”的錯誤沒有及時清理,黨和國家工作一度處于徘徊中前進的局面。
2、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我國的民主法制建設進入一個新時代。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1、1980年,鄧小平《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講話,體現了黨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初步構想。
2、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成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治國安邦的總章程。
3、1997年中共xx大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歷史任務。
4、 1999年,全國人大九屆二次會議正式把依法治國方略確定下來,標志著國家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的建設邁進了現代化進程。
重點:“文化大革命”后我國民主法制建設的全面發展。
難點:“文化大革命”期間民主法制遭踐踏的原因。
三、教學過程:
導入:1954年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的國家性質和根本制度是什么?
教學:
一、 民主政治建設的重大挫折:
1、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
要求掌握中共八大的背景、時間、地點、主要內容和意義。
2、“文化大革命”對民主法制的踐踏:
思考分析:“文化大革命”是怎樣發動起來的?給黨和國家的政治建設帶來了哪些危害?
二、 歷史的偉大轉折:
1、在徘徊中前進:
“文化大革命”結束后,黨和國家工作徘徊的原因是什么?并總結概括《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