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課 交通工具和通訊工具的進步學案
a.沒有直達的火車
b.先坐滬寧鐵路一線的火車到南京旅行再到哈爾濱
c.乘坐東省航線的飛機
d.乘坐東省鐵路一線的火車
2.1898年,袁世凱為慈禧賀壽,進貢一輛奔馳轎車。不料,太后僅坐一次便棄之不用了。原來,汽車解決不了“尊卑”問題,司機不跪且坐,還坐在慈禧的前面!這一事件說的主要問題是 ( )
a.慈禧生活儉樸 b.中國不需要汽車
c.中國汽車依賴進口 d.封建觀念阻礙近代化
3.甲午戰爭后鐵路興修猛然增多,下列與此無關的因素是( )
a.列強的激烈爭奪
b.清朝官員改變觀念
c.中國人救亡圖存的強烈愿望
d.經濟的迅速發展
4.下列機車中,不屬于常速列車的是 ( )
a.蒸汽機車 b.磁懸浮列車 c.電力機車 d.內燃機車
5.中國新式水運業的誕生標志是 ( )
a.福建船政局的成立 b.輪船招商局的成立
c.民生輪船公司的成立 d.怡和公司的成立
6.1920年,中國民航業拉開序幕,首條航線是從 ( )
a.北京——廣州 b.北京——武漢
c.北京——上海 d.北京——天津
7.看下圖,在中國,它的第一位制造者是( )
a.萊特兄弟
b.詹天佑
c.馮如
d.陳納德
8.“不需鯉寄予鴻傳,電線音馳萬里天。兩地語言傳頃刻,勝于羽箭疾離弦。”這首詩描述的交通或通訊工具是 ( )
a.電話 b.尋呼機 c飛機 d.火車
9.如果你今天在北京旅游,可供選擇的交通方式有 ( )
①公共汽車 ②地鐵 ③城市輕軌 ④內河航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
11.20世紀90年代以后,中國輪船運輸業趨于萎縮,主要原因在于 ( )
a.中國水上交通業技術落后
b.港口建設嚴重滯后
c.鐵路、公路和民航業快速發展
d.旅游業快速發展
12.鐵路是近代化的一個縮影,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835年,德意志僅有鐵路6公里,1875年的德國鐵路里程已達27 690公里。有學者認為,那里稠密的鐵路網“在小邦分治主義的長城上打開了一個巨大的缺口”。
材料二 1880年剖銘傳奏濤修建鐵路,劉錫鴻等眾多官員紛紛反對,理由是修建鐵路“不可行者八,無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鐵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澇之災易召”;火車飛行,“路稍不平,則或激輪而全車皆碎’’;仿西洋造火車,借英法等國金錢,無由歸還,“諸強鄰遂相凌逼,凡至亡國"。清政府認為“鐵路斷不宜開”的觀點不無道理,遂擱置修路倡議。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鐵路對當時德國社會發展所起的重大作用。
(2)結合材料二,你認為清朝統治者當時反對修筑鐵路說明了什么?對中國社會有何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