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燦爛的文學教案
課標要求
知道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文學成就,了解中國古代不同時期的文學特色。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了解中國古代不同時期的文學特色;
(2)了解、詩,詞、歌、賦等各種不同的知識內容和形式,知道和掌握一定數量的名家作品;
(3)拓寬文化視野,提高賞析和運用古代文學作品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教科書及教師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積累,通過閱讀,討論,分析,評論了解各個不同時期的文學發展特色。
(2)通過閱讀,觀察,練習,欣賞,表演,評論,創作等方式積極參與教學;通過獨立思考或合作學習對所學的內容進行比較,概括和闡釋;學會合作學習和相互交流。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學習,了解中國古代燦爛的文化。通過對文學家、詩人及其文學作品的分析,把學生帶進文學藝術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增強文化修養。
教學重難點
重點:唐詩、宋詞和明清小說。
難點:不同時期文學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點。如何揭示一定社會文學與政治、經濟之間的內在聯系。
教學方法:文史聯系比較、情景創設等。
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開門見山
1、教師設問:有了人類就有人類的勞動、人類的情感,逐步就產生了表達人們勞動、生活和思想情感的文學。中國文化源源流長,文學更是輝煌燦爛。同學知道自古以來我國文學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2、 學生列舉:先秦詩經、楚詞,漢賦、唐詩、宋詞、元曲和明清小說。
新課:
一、《詩經》
教師1、欣賞一段詩經名句引入。出自哪里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水鳥應和聲聲唱,成雙成河灘。美麗賢德的,正是我的好伴侶。)
學生答1:《詩經》。
學生再列舉熟悉的詩經句子。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國風·秦風·蒹葭》
(初生蘆葦青又青,白色露水凝結為霜。所戀的那個心上人,在水的另一邊。)
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詩經·國風·王風·采葛》
(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見,猶似三季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詩經·國風·鄭風·子衿》
(你的衣領青又青,悠悠思君傷我心。)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詩經·國風·王風·黍離》
(知道我的人,說我心煩憂;不知道的,問我有何求。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誰害我如此(指離家出走)?)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小雅·采薇》
(回想當初出征時,楊柳輕輕飄動。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粉粉飄落。)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鶴鳴》)
(它鄉山上的寶石,同樣可以雕刻成玉器。)
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大雅·抑》)
(人家送我一籃桃子,我便以李子相回報。)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
已學習過的內容《伐檀》、《七月》或《碩鼠》
教師2:分析《詩經》的簡單概況、特點和價值。
概況:《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西周至春秋中葉的詩歌,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孔子整理編定。
特點:四言為主,多用重章疊句,語言豐富,內容古樸,現實感強(現實主義)
價值:奠定了中國古典文學現實注意的基礎,被后世奉為儒家經典(五經之一)。在中國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