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舊交替時期的文學、藝術和史學
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通過本節內容的教學,使學生了解或掌握史界革命及其代表人物梁啟超、王國維的主要貢獻;甲骨文的發現;鴉片戰爭時期的愛國詩人;詩界革命和黃遵憲的詩歌;譴責小說;京劇的形成;上海畫派和嶺南畫派。
2.能力方面:
(1)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引導學生總結新舊交替時期的史學、文學和藝術的主要成就,培養學生綜合歸納歷史問題的能力。
(2)通過史界革命與詩界革命的教學,培養學生分析史料,提煉觀點的能力。
3.態度、價值觀方面:
(1)通過對新舊交替時期,我國一批史學家、詩人、小說家、藝術家滿懷愛國熱情,努力反映社會現實、勇于探索和革新,從而推動我國近代文化發展的史實教學,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創新意識。
(2)通過對新舊交替時期文學、藝術作品的介紹,培養學生對詩歌、小說、戲劇、繪畫的欣賞水平和審美意識。
(3)通過對新舊交替時期史學、文學和藝術成就的分析,使學生了解:我國近代文化的發展呈現出新舊交替的時代特點,從而加強學生對近代國情和近代文化推動我國社會轉變的認識。4. 學法指導:
(1)引導學生采用列表的方式,歸納史學、文學、藝術的主要成就,以利于掌握同類史實的共同本質和各自的特殊性。
(2)引導學生分析課文第145頁《馮將軍歌》片斷,使學生了解應從詩歌反映的內容、表達的感情以及表現形式上的分析詩歌特點。
重點、難點分析
1.重點分析:史界革命、詩界革命和譴責小說是本節重點。史界革命標志著我國近代史學的真正崛起,其代表人物梁啟超是近代資產階級史學的創始人。他提出的史學新理論猛烈地批判了封建史學,在當時具有進步意義。王國維運用史學新理論在史學領域的眾多方面取得了輝煌成果。學習這一內容,既有助于了解晚清史學的主要特點,又利于培養學生的史料研習能力及歸納問題的能力。詩界革命是維新變法運動在文學領域的反映,是那個時代的一股進步的文學潮流。它在近代詩界的影響和取得的成就是不可磨滅的,對當時的社會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譴責小說是中國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所獨有的反映,廣泛觸及了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具有強烈的政治色彩及進步意義。詩界革命和譴責小說在近代文學史上占據重要地位,學習這一內容,還有助于培養學生進一步認識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
2.難點分析:對史界革命和詩界革命特點與實質的理解是本節的難點。作為社會存在的反映,史界革命與詩界革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即新舊交替。理解這一特點,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辯證分析的能力。因此,教學有一定的難度。受以往知識影響,學生可能會將這里的革命的含義與通常意義上的革命混同。而這里的革命,實質上是變革維新,是倡導者當年的特定用語。理解這一實質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教學難度相對較高。
課堂教學設計
師:上節課我們介紹了西學影響下的思想、科技和教育,這節課我們繼續介紹這一時期的史學、文學和藝術(教師板書第二節課題)。
一、新史學和考古的成就
師: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資產階級史學理論和史學著作紛紛傳入中國,猛烈地沖擊著中國封建史學的傳統。在衛種族,長國威的呼聲中,一些史學家向中國傳統的封建史學提出了挑戰,以改造舊史學、建立新史學為特點的史界革命在中華大地勃然興起,新史學的代表人物是梁啟超和王國維。梁啟超是我國近代史上提出破除封建史學,進行史界革命,建立資產階級新史學的第一人。20世紀初,他發表了《中國史敘論》和《新史學》兩篇論文,比較集中地反映了他的史學觀點。在文章中,梁啟超為舊史學列了四大罪狀。請大家閱讀課文第143頁豎體字梁啟超為中國舊史學四弊,概括主要內容,指出梁啟超從哪些方面指出舊史學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