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舊交替時期的文學、藝術和史學
生:(閱讀、討論、作答)
師:梁啟超從服務對象、內容、實質及指導思想上對舊史學進行批判后,鮮明地提出了他的史學新理論。書上列出了他最主要的觀點。請大家閱讀課文第144頁相關內容加以概括。生:(閱讀、概括并作答)
師:這兩點對比舊史學新在什么地方?
生:(比較后作答)
師;這兩點均有重要的進步意義。尤其是他關于探求歷史發展規律的觀點,是其新史觀中最值得稱道的地方。所以課文用一句話概括了梁啟超的主要貢獻——奠定了新史學的理論基礎。新史學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是王國維。請大家閱讀課文第144頁的相關內容,思考王國維的貢獻是什么?與梁啟超相比有何不同?
生:(閱讀課文、思考并作答)師:王國維運用新史學理論拓展了史學研究的領域。他開創性地研究封建社會無人過問的雜劇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這一時期,史學上還有許多明顯的進步。請一位同學朗讀課文第144頁第一段介紹歷史編纂體例的小字,其他同學邊聽邊概括其主要內容。
生:(一學生朗讀,其他學生邊聽邊思考,然后作答)
師:總的說來,這一時期的史學從史學理論到研究領域到史書體例都有了重大的變革,因此,我們稱之為史界革命。清末考古也取得了重大成就——發現了甲骨文。關于甲骨文我們初中已經學習過相關內容,請大家結合已有知識及課文第144頁相關內容明確甲骨文的含義、出土地點、時期及發現甲骨文的重大意義。
二、詩界革命與譴責小說
1.鴉片戰爭時期的愛國詩人
師:鴉片戰爭期間,英國侵略者的船堅炮利,驚醒了一些愛國知識分子,他們探索新知識,關心時局,奮筆寫出了不少愛的詩篇。請大家閱讀魏源的《秦淮燈船引》,以及課文第145頁小字第一段,歸納此時期的詩歌反映的主要內容。(附)《秦淮燈船引》片斷:二百余年桃葉渡,七萬里外紅毛刀。肯信圍城忽尊俎,一夕千戈變干羽。百萬金繒萬虜歡,傾得蛟宮寶藏完。
生:(閱讀后作答)
師:鴉片戰爭期間的愛國詩人以其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開辟了近代文學的新局面。
2.詩界革命
師:甲午戰后,政治領域發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生:(回憶并作答)
師:維新變法運動在文學領域上的反應是詩界革命的興起。詩界革命的代表人物是夏曾佑、譚嗣同、梁啟超、黃遵憲等人。他們提出以舊風格含新意境、我手寫我口,古豈能拘牽,請大家據此歸納詩界革命的內涵、實質及局限。
生:(歸納并作答)
師:大家講得都很好,我把主要觀點歸納一下。詩界革命主張反映新的現實政治社會生活內容,在創作方向、創作內容上對舊的詩歌傳統進行了重要的改革。但此時的詩歌并未完全突破舊的詩歌形式,未能實現詩體的真正解放,所以這里所說的革命的實質是變革維新。詩界革命中成就最大的是黃遵憲。(引導學生結合課文第145頁第二段介紹黃遵憲的小字加深對黃遵憲的認識。)黃遵憲是當時公認的詩壇名將,詩作頗豐,代表作主要有:(出示幻燈)《馮將軍歌》 (中法戰爭)《哀旅順》 (中日戰爭)《乙亥雜詩》 (戊戌變法)《七月二十一日外國聯軍入犯京師》 (八國聯軍侵華)
師:課文第145頁還引用了《馮將軍歌》的片斷,我們請一位同學朗讀一下,大家能不能根據幻燈內容及《馮將軍歌》片斷概括出黃遵憲詩歌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