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強對世界的瓜分教學設計
四、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
引導學生思考三個問題(1)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2)形成的原因;(3)如何全面評價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
對“如何全面評價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可啟發學生簡要回顧自16世紀以來,世界歷史發展的大趨勢。認識,在以農業為本的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其本身固有的封閉性,是世界各地區橫向聯系的障礙。只有在資本主義工商業經濟活動的推動下,才打破了這種封閉性,而把世界各地區連結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隨著經濟不斷的發展,尤其是每當發生階段性的發展時,這個“整體”就有了進一步“緊密”的發展。隨著工場手工業的發展,16世紀前后,西歐各國向海外大規模擴張,對亞洲、非洲、美洲進行殖民掠奪,將大量財富運回歐洲并轉化為資本。西歐的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起來,力量大為加強,到19世紀時,已能深深地滲入或控制中國、印度等亞洲古老的文明中心。→隨著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發展,到19世紀中期,資本主義列強在全世界的侵略擴張……促成了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進行,20世紀初,帝國主義列強的加緊殖民擴張活動,最終形成了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從中可見,這個“體系”的形成,是資本主義階段性發展的產物,它適應了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需要,而有利于世界經濟的發展,促進了生產力的迅速提高,對此可指導學生閱讀小字部分的內容解決之。同時,又應清醒地認識,這個“體系”的形成,是建立在對世界各國、各地區的奴役、掠奪、殖民統治的基礎之上,世界經濟的發展給資本—帝國主義國家帶來繁榮的同時,給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廣大人民帶來更加深重的災難和貧窮落后。所以,這個“體系”又是很不公正的,損人利己的,必然激起廣大人民的反殖民統治和反奴役、掠奪的斗爭,展開日益強勁的民族解放斗爭運動。
小結
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進行,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過渡,出于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的需要,帝國主義列強加緊對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殖民擴張的爭奪,到20世紀初,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了。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首先,它是資本主義歷史發展階段性產物,具有適應當時生產力的發展、壟斷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需要,促進了世界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的一方面。其次,它是建立在對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廣大人民的壓迫、剝削、奴役、掠奪之上,給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帶來極大災難,所以,又必然激起反抗斗爭,反殖民統治、奴役、壓迫的民族民主運動的興起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教學設計思想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首先要聯系已經學過的《新航路的開辟和早期殖民活動》和《資本主義列強在全球的擴張與爭奪》等相關內容的基礎上導入新課。其次要依據教材內容,通過提問、閱讀、回答、列表、總結等師生互動的方法來了解與掌握在帝國主義的形成過程中各列強國家對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國家和地區進行殖民侵略,奴役的歷史事實,從而加深對帝國主義本質的認識和理解。最后,要在掌握教材的基礎上對帝國主義的世界殖民體系進行分析、評價。以培養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分析歷史事件的能力。
板書設計
列強對世界的瓜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