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古代的經濟政策教學案
a.實行抑商政策 b.漢代關稅的數額相當高
c.農業的重要地位 d.對“市”嚴格管理
7.(•鹽城聯考)縱觀中國古代歷史,盡管“農夫早出暮入,耕稼樹藝”,“婦女夙興夜寐,紡績積纴”,但農業生產始終沒有大的突破,溫飽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這種現象根源于
a.重農抑商政策的阻礙 b.人口過快增長的壓力
c.自然經濟的牢固存在 d.農民賦役負擔的沉重
8.(•新泰模擬)北宋前期統治者認為“富室連田阡陌,為國守財爾!緩急盜賊竊發,邊境擾動,兼并之財,樂于輸納,皆我之物”。這表明北宋政府 ( )
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 b.縱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籌集軍費
c.準備搜刮百姓以抗遼 d.減輕人民負擔,限制大地主的特權
9.在明清統治者推行“重本抑末”的政策下,許多商人 “以末斂財,以本守之”。從社會發展角度看,這種現象導致的最不利的后果是 ( )
a.小農破產影響社會穩定 b.破產農民成為自由勞動力來源
c.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缺乏資金支持 d.土地集中經營提高了商品化程度
10.(•南通模擬)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徐州古豐縣,有村曰朱陳。去縣百余里,桑麻青芬氳。機梭聲札札,牛驢走紛紜。女汲澗中水,男采山上薪。縣遠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財不行商,有丁不入軍。家家守村業,頭白不出門…… —— 白居易《朱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