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15課《交通工具和通訊工具的進步》教學設計
【合作探究】閱讀p69“學思之窗”, 請談談,火車機車的不斷改進,給國民經濟發展、百姓生活帶來怎樣的影響?
解題關鍵:機車改進對社會的影響
思路引領:從經濟、社會生活角度考慮
運輸量大,有利于各地區的物資交流和勞動力流動,促進經濟發展;交通便利快捷;機車內部環境舒適,給百姓出行帶來方便。
火車機車演變
蒸汽機車──內燃機車──電力機車──高速列車──磁懸浮列車
未來新的領域之內陸地交通工具的展望未來20年到50年中,陸地上平原地區的現行鐵路內燃機列車,將大部分改為磁懸浮超導火車運行.時速將達500公里以上.從北京到上海3小時即可到達,人們可以住在北京乘火車去上海上班.
(二)公路和汽車制造
1.在20世紀初出現在上海,是權貴和富紳的代步工具。
【合作探究】2:20世紀初上海開始出現的汽車成為權貴、富商的代步工具,但是公路交通發展較為緩慢,原因為何?
原因有三:一是政治腐敗,二是民生凋敝,三是汽車和油料幾乎全部依賴進口
2.清末民初:由于外國近代筑路技術傳入,修了一些公路,但因政治腐敗經濟落后,發展受到很大限制。
(3)新中國:建起汽車制造廠,建立起密集的公路網。
(三)水路交通
1.鴉片戰爭后,西方列強在中國設立輪船公司,控制中國水上運輸。
2.19世紀70年代初,李鴻章創辦上海輪船招商局;(最早)最早的近代航運企業,首次打破列強的壟斷局面。
3.新中國成立后,發展較快;20世紀90年代,隨著公路、鐵路和航空業的發展,逐漸萎縮。有的轉向高檔旅游服務業。
(四)航空運輸
1. 19xx年,馮如制成第一架飛機。
2. 1920年,中國首條空中航線──北京至天津航線開通,中國民航拉開序幕。
3.1949年有52條民航線。
4.改革開放后,發展迅速,中國成為民航大國。
【合作探究】為了解決交通運輸堵塞,你有哪些辦法?
①地面、地下和空中的路軌設計,實現地面交通壓力最小化。 ②發展城市環線,實現市區的客流量的最小化。 ③實行單向行駛的道路交通,實現車輛行駛障礙最小化。 ④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實現車流數量最小化。
【合作探究】近代交通業發展的原因、特點及影響。
(1)原因:
①先進的中國人為救國救民,積極興辦近代交通業,促進了中國社會發展。
②列強侵華的需要。為擴大在華利益,加強控制、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縱中國交通建設。
③工業革命的成果傳入中國,為近代交通業的發展提供了物質條件。
④中國各地經濟發展的嚴重不平衡,決定了各地交通發展的不平衡。
(2)特點:
①近代中國交通業逐漸開始近代化的進程,鐵路、水運和航空都獲得了一定程度的發展。
②近代中國交通業受到西方列強的控制和操縱。
③地域之間的發展不平衡。
(3)影響:
①積極影響:促進了經濟發展,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轉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加強了中國與世界各地的聯系,豐富了人們的生活。
②消極影響:有利于外國的政治、經濟侵略,便利了對中國的掠奪。
二、通訊工具的變遷
(一)電報在中國
1.19世紀70年代,丹麥在上海建立一個電報機房
2.中國第一條有線電報線在中國臺灣架設。
3.20世紀初,上海建立無線電報局。
(二)電話在中國
時間
成就
1875
上海招商局架設電話線,開通第一部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