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世界歷史的100部名著(三)
[69]列夫·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
托爾斯泰無疑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作為大文豪,他的作品足以為他爭取到不朽的地位,但作為一個偉大的人,他并不滿足。他生命最后三十年就是在對人生的一些基本問題的思考中度過的。我們選《戰爭與和平》,是因為從中可直接看到他的歷史思想。歷史雖已過去,但無法用刀斧砍去,它依然影響我們的現在,也影響我們的未來。
[70]魯迅《阿q正傳》
要在中國作家中選出一位思想家可不容易,特立獨行不是中國人的精神。稍稍離經叛道,不是棒殺,默殺,就是捧殺。無疑,每一套殺法,魯迅都經過,只是什么時候干什么,隨時代的潮漲潮落決定。但是,近百年來中國首屈一指的作家還是魯迅,而《阿q正傳》是其代表作。
[71]本尼迪克特《菊與刀》
進入21世紀,世界上有五個經濟大國,而日本是惟一入圍的東方國家,也是最快達到這一步的國家。本書完成于二戰剛剛結束時,作者對日本的民族性做了很好的概括。時隔五六十年,書中的觀點基本上沒過時。我們可以把這點稱之為“民族性”的穩定性。無疑,日本過去是、將來也會是一個有影響的民族。
[72]加西亞·馬爾科斯《百年孤獨》
對大多數人來說,拉丁美洲仍是個神秘的地區。馬爾科斯在這本書中用馬孔多來凝縮整個哥倫比亞乃至整個拉丁美洲的命運。愚昧閉塞和混亂是百年不變的內因,而美國佬、獨裁者則是外因。那么“孤獨”又是什么意思,作者說“孤獨的反義詞是團結”,他暗示了出路,但結論令人沮喪:經歷了百年,又回到原位,這似乎就是拉丁美洲的命運。
[73]康拉德《黑暗的心》
非洲大陸是地理概念,我們所知甚少的那部分通稱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此書說的就是這塊地方。黑暗的心有兩種含義,一是黑非洲的心臟地帶,當時的比屬剛果;一是文明人即殖民者來到之后,從外到里進行掠奪,并從精神上進行腐蝕的罪惡行徑。黑非洲不是倒退,就是仍然停滯在那里。人口不斷地增長,永遠伴隨饑荒與貧困,其前景令人憂慮。
[74]馮特《民族心理學》
長期以來,對心靈的研究一直是哲學甚至神學的領地,至今心理學是否是科學仍有很多爭議。馮特的主要貢獻就在于倡導用科學方法研究心理。1879年,他在萊比錫建立世界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這標志著實驗心理學正式誕生,也標志著作為科學的心理學的產生。
[75]李約瑟《中國的科學與文明》
李約瑟的《中國的科學與文明》卷帙浩繁,至今仍然沒能結束。他花了畢生精力研究中國古代科學與技術,最后留下了著名的李約瑟疑難:為什么如此先進的古代“科技”,沒能產生近代科學?
[76]托馬斯·阿奎那《神學大全》
《圣經》中存在大量前后矛盾、不可思議甚至荒謬的地方,這些早在基督教初創時就有人意識到了。但其中許多人采取“信仰主義”態度,“正因為其不可信才信”。而托馬斯·阿奎那第一次尋求對基督教第一信條即“上帝的存在性和惟一性”以證明。這不僅使神學帶有數學的風味,還由此推出一系列命題并構成精微的神學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