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世界歷史的100部名著(三)
[86]貝克爾《人力資本》
除了人口、環境問題之外,21世紀最大的問題是健康、教育以及相關的人與社會的發展。通常人們總強調人與人,國與國之間的物質差距;其實,從長遠看,精神文化差距才是最大的。而貝克爾的核心思想在于這也需要投資!他還指出除了個人收益之外,也要考慮社會收益,而這也是未來需要深入研究的課題。
[87]熊彼得《經濟發展理論》
熊彼得明確區別發明與創新是他的獨特之處。從亞當·斯密到馬克思都知道技術發明對經濟的重大推動,但熊彼得式的創新完全是“企業家”的事。熊彼得這種觀點不僅為過去許多技術進步導致創新從而推動經濟高漲的事例所證明,更明顯地表現在xx年,高漲的信息經濟突然“泡沫破裂”。
[88]博爾赫斯《文集》
博爾赫斯有一個與眾不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可能讀過成千上萬的作家和作品。他的作品把二千五百年的世界文明精華納入其中。這也許正是“古典”的真諦。生命太短了,你怎么能讀那么多,體會那么深。那么讀博爾赫斯吧,他能幫你。
[89]斯特倫奇《國家與市場》
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全球化的趨勢勢不可擋。雖說國際關系、國際事務、國際政治、國際經濟學早已成為研究的領域;但是,只有本書給出系統的總結,同時制定了一個研究和分析的框架,而這正是今后理論和實踐工作的起點。
[90]狄更斯《雙城記》
它敘述了法國大革命那個翻天覆地的時代,其中展示了殘酷的階級斗爭。狄更斯再次以悲天憫人的精神,為世界編織出一個善良的人替友赴死的故事。但是,他無法解釋歷史之謎:這一切究竟為什么發生?
[91] 《毛主席語錄》
毛澤東是位歷史大人物,他極大地影響了中國歷史的進程。我們不妨把毛澤東的一生分為三個時期。而《毛主席語錄》出版于第三時期的正中間,包含了后期(從1949年到1963年)的部分內容,但極為重要的后期思想(1963年到1976年)則沒有反映出來,這是全面、準確掌握毛澤東思想不可不注意的事。
[92]庫恩《科學革命的結構》
庫恩對科學哲學的貢獻主要是提出了“范式”概念以及常規科學與科學革命的劃分。他成為科學哲學中歷史學派的開創者。受他的理論影響的主要是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領域的學者,這些學者急于要把自己的專業納入一般科學的框架之中,而這種混合確實起著一定的作用。
[93]羅斯托《經濟增長的階段》
羅斯托的理論核心就是所有國家的經濟發展都要經歷五個階段。但由于他的理論是建立在從18xx年到1950年這個階段的經濟基礎上,因此在應對后工業社會的情況時有著明顯的不足。人口、貧困、發展、失業仍然是21世紀經濟的大問題。從傳統經濟到現代化再到全球化仍有漫長的道路要走。羅斯托的研究只不過為增長與發展經濟學的研究開了一個頭。
[94]法約爾《工業管理與一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