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課 史學
(2)分析新史學的特點。
研究對象: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研究方法:注重各種新的研究技術和方法的運用,重在解讀歷史。與其他學科的關系:多學科交叉、綜合普遍存在。
與傳統史學特點可以連成一個表格,在本課結束之前引導學生完成,傳統史學與新史學的特點差別就一目了然了。
(3)結語。隨著歷史本身的發展,人們對于歷史學本身的功用的看法也在不斷地改變,但是人們記載、研究歷史的傳統不會喪失,因為人類的記憶并不屬于過去,而是關乎未來。
以英國歷史學家愛德華•卡爾《歷史是什么》一書中話結束本課:“歷史是歷史學家跟他的事實之間相互作用的連續不斷的過程,是現在跟過去之間的永無止境的回答交流!
[資料附錄]
材料一:由于先民幾乎都受到過洪水的威脅,所以在不少民族的早期歷史中,都有大洪水的故事流傳下來。公元前1990年左右在西亞的閃族人中形成的史詩《吉爾伽美什》,記載著一對老夫婦在上帝決定發洪水毀滅整個人類前躲入一艘方舟中幸免于難;中國的大禹治水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
——葛劍雄、周筱赟《歷史學是什么?》,p10,北京大學出版社xx年版。
材料二:宋周去非在《嶺外代答》卷一〇《蠻俗門》中記載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作者在精江府靈川縣(今廣西靈川縣)做官時,有瑤人手持木契來告狀。木契刻一道大的刻痕,其下有數十道小的刻痕,又刻一箭頭,上有火燒痕跡,并鉆了十多個小孔,穿上稻草打結。周去非不解其意,請人翻譯才明白,大小的刻痕指仇人及其帶領的部下,箭頭表示仇人用箭射我,火燒痕跡是表示十萬火急,十多個小孔并穿上稻草指希望仇人賠償十余頭牛。
——葛劍雄、周筱赟《歷史學是什么?》,p12,北京大學出版社xx年版。
材料三:當時又有一個頗為流行的說法,說波斯大王薛西斯乘船歸國,海上遇到狂風暴雨,全船人危在旦夕,此時掌舵的腓尼基人說唯一得救的辦法是把一部分人扔到大海里去。薛西斯這是要波斯人表示對他的愛戴,于是有許多波斯顯貴紛紛投海自盡,以表示對國王的忠心。后來船到碼頭,波斯大王下令賞賜舵手一頂金冠,因為是他救了國王的身家性命,但由于他是許多波斯人喪身,因而又下令將他斬首。對此,希羅多德說,在這樣緊急的關頭,國王只會叫波斯人下到船艙,并把那些相等數量的腓尼基漿手投入海里,而不會與之相反。
——張廣智、陳新《西方史學史》,p16,復旦大學出版社xx年版。
[板書設計]
傳統史學 新史學
史學家 中國:司馬遷、司馬光
西方:希羅多德 西方:布羅代爾(年鑒學派)
代表作(或主要理論) 《史記》(司馬遷)
《資治通鑒》(司馬光)
《歷史》(希羅多德) 布羅代爾:“歷史時段論”
研究對象 政治、軍事、外交、英雄人物 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總體地研究歷史
研究方法 史料考證、重在敘史 注重各種新的研究技術和方法的運用,重在解讀歷史
與其他學科的關系 借鑒其他學科不多 多學科交叉、綜合普遍存在
歷史編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