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第18課五四愛國運動教學設計
五四愛國運動已突破了知識分子的范圍,發展成為以工人為主力、有小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參加的全國范圍的群眾愛國主義運動。工人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臺。在五四運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五四運動在廣度上和深度上的迅速發展,由北京到全國,由學界到各界形成一股巨大的潮流,嚇壞了北京政府。五四運動因此也取得了初步成果。五四運動取得了什么直接成果?
2.結果:釋放、罷免、拒簽——初步勝利
(1)釋放被捕學生
(2)罷免了曹汝霖、章宗祥和陸宗輿三人的職務
(3)中國代表拒絕在和約上簽字,捍衛了國家主權和尊嚴。
(這次拒簽的意義是重大的,是中國近代外交史上第一次向列強說“不”,體現了中國人民的偉大力量。)
五四運動取得初步勝利的關鍵力量是什么?
學生罷課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對待日益嚴厲;乃商界罷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學生釋;工界罷工不及五日,而曹、陸、章去。
----------《上海學聯告同胞書》1919年6月
“眾志成城,其力斷金”,青年學生在五四運動中雖然發揮了先鋒作用,尤其是工人階級參加,并發揮主力軍作用迫使北洋軍閥政府低頭。
[過渡]:這場轟轟烈烈的愛國運動最終由于賣國賊被罷免和中國代表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而取得了初步的勝利,那么它對當時整個中國歷史的發展有何深刻的影響意義?
三、感悟五四
(一)意義:
1、一次偉大的愛國運動。
2、一場新文化運動。(民主與科學)
3、一場思想解放運動。(追求真理、勇于解放——傳播馬克思主義)
4、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民主革命的重要轉折點)
(1)一次偉大的的反帝反封建斗爭的愛國運動。(性質)
[設問]:為什么這說這是一場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
(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回答)
[總結]:這場運動的主要目的是“外爭國權,內懲國賊”。運動先由青年學生發起,接著工人、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紛紛響應。他們組織集會、游行及舉行罷工活動來抗議北洋政府的賣國行徑和帝國主義列強無視的中國主權,斗爭的浪潮一浪高過一浪。
(2)是一場廣泛傳播民主和科學的新文化運動
[補充]:這里主要強調五四運動就是新文化運動的繼續和發展。
(3)是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
[設問]:從哪里可以體現它是一場思想解放運動呢?
[歸納]:運動前的中國主要是宣傳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思想和學說。五四運動廣泛傳播了各種各樣的學說和思想,如教材提到的馬克思主義,無政府主義、新村主義等等,其中馬克思主義在運動之后漸漸成為主流,并成為了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思想基礎。
(4)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設問]:為什么說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伴隨著新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
新的解放中國思想的出現
當然最基本的區別是領導階級和革命的最終目標不同
[提示]:五四運動中,工人階級第一次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五代,這股新的政治力量的出現,給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帶來了曙光。而且運動也促使了馬列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結合起來。所以我們說中國革命從此由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進入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
雖然五四運動離我們有89年之遙,但卻成為我們永不褪色的記憶。為了紀念這場青年人發起的愛國運動,新中國成立后把5月4日定為“五四”青年節。而五四精神更是被一代又一代的熱血青年所繼承。那么什么是五四精神?請同學們看幻燈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