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的分離定律
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教學重點:
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
2.教學難點:
對分離現象的解釋。
3.教學疑點:
(1)相對性狀
(2)雜交方法
4.解決方法:
(1)運用減數分裂過程圖說明第一次減數分裂時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
(2)用染色體遺傳圖解來說明試驗過程。
(3)著重講清并理解等位基因的概念及等位基因的獨立性。
(1)生物的每一個性狀都是由控制性狀的基因決定的,基因在體細胞中是成對的,在配子中是成單的。
(2)強調 雜合體中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因而形成1:1的d和d兩種配子。
(3) 自交,雌雄配子的結合是隨機的,因而 中會出現四種組合:dd、dd、dd和dd,表現型之比為3:1。
(1)相對性狀是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解釋概念,舉例說明,并口頭測試。
(2)雜交、回交、正交、反交、自交、測交等,用掛圖說明何為去雄、授粉,具體如何操作。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出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學習孟德爾的科學精神,研究方法和特點(b:識記)。
2.一對相對性狀遺傳試驗結果及對分離現象的解釋(d:應用)。
3.練習規范地做遺傳圖解(d:應用)。
(二)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引言:在上節課的學習中,我們知道了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狀的遺傳物質的功能單位和結構單位。那么基因在傳種接代中有什么樣的傳遞規律,得先了解遺傳學奠基人孟德爾。
講述:介紹孟德爾簡歷,豌豆雜交試驗,揭示遺傳學的經典定律——基因的分離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35年后三位植物學家分別用不同植物證實了孟德爾的發現后,被埋沒的真理重新展現光輝。
孟德爾的研究方法:雜交實驗法。此方法是研究遺傳規律的基本方法。
什么是雜交試驗法?顯示《人工異花傳粉示意圖》,對著圖講解父本、母本,如何去雄,如何傳粉、受精,受精卵是第二代的起點,發育成胚直到豌豆種子。
孟德爾選用的實驗材料——豌豆。自花傳粉,也是閉花受粉。試驗結果可靠又易于分析,這是他研究的特點,也是他研究成功的原因之一。
(一)基因的分離規律
講述:由高莖豌豆和矮莖豌豆引出相對性狀的概念。相對性狀是指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此概念有三個要點:
同種生物——豌豆
同一性狀——莖的高度
不同表現類型——高莖1.5-2.0m,矮莖0.3m左右。
提問:豌豆種子的圓滑和皺縮是不是相對性狀?為什么?
學生答出:是。具備相對性狀概念包含的三個要點:同一種生物——豌豆;同一性狀——種子的形狀;不同類型——圓滑和皺縮。
講述:交待在遺傳圖解中常用符號:
p——親本 ♀——母本 ♂——父本 ×——雜交 × ——目交(自花傳粉,同種類型相交) ——雜種子一代 ——雜種第二代
三.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試驗
(1)試驗過程
講述:出示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試驗圖,對著圖講述試驗過程,注意如下幾個概念:
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在雜交實驗中,把雜種子一代中顯現出來那個親本的性狀,叫做顯性性狀,如高莖;把未顯現出來的那個親本性狀叫做隱性性狀,如矮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