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的分離定律
所以,表現型相同的個體,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基因型相同的個體,只有在外界環境相同的條件下,表現型才相同(舉例:略)。
(三)總結、擴展
分離定律是指雜合子在進行減數分裂時,等位基因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著配子遺傳給后代。
孟德爾揭示的分離定律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是對融合遺傳的否定。當時流傳很廣的融會遺傳認為雙親遺傳物質在下一代發生融合(“混血兒”一說即是一例)。而孟德爾強調雜合體內等位基因互不融合或混雜,保持相對獨立性,在形成配子時還要分離,分別進入兩個配子中。
擴展應用:應用分離定律,根據親、子二代的表現型可誰知基因型。課本第28頁三、2.請同學們做。
講評解題思路:
1.首先確定顯性性狀:一般說來,相對性狀雜交, 表現出來的性狀是顯性性狀,但本題的三組雜交試驗結果,都與此不相符。只有從第二組雜交試驗來看,親本的后代出現性狀分離,由此可推知親本的基因型一定是雜合子,親本所表現出來的性狀——圓料就是顯性性狀。
2.先確定隱性性狀的基因型,其必定是純合體如皺粒rr。
3.得出答案。三個雜交組合的基因型是:第一組:rr × rr;第二組rr × rr;第三組:rr × rr。
第三個組合為測交試驗(遺傳圖解:略)。
(四)布置作業
課本第27頁一;二。
(五)板書設計
3.測交
證實 是雜合子,形成配子等位基因分離的正確性。
4.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
減數分裂時,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分開而分離,結果形成兩種類型的配子。
5.基因型和表現型
第三課時
(一)明確目標
出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基因分離定律在實踐中的應用(c:理解)。
2.基因分離定律的例題分析(c:理解)。
(二)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復習提問:
(1)請一位同學上黑板用基因圖解寫出孟德爾對相對性狀遺傳試驗的試驗過程及時分離現象的解釋。
(2)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基因型和表現型之間的關系
學生活動:演板、口答。
引言:孟德爾的分離定律,第一次從理論上揭示了生物性狀遺傳的實質,奠定了遺傳學的基礎。基因的分離定律在實踐中也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6.基因分離定律在實踐中的應用
(1)在農業育種中的應用
講述:第一,根據分離定律知道雜交的 開始出現性狀分離,其中隱性性狀個體能穩定遺傳。顯性性狀中的部分個體在下一代出現性狀分離。因此,目前生產上有效的辦法是,年年選用適宜的品種,雜交這種雜種優勢(優良性狀)的利用只局限在第一代。
提問:第二,小麥的某些抗病性狀,多數是由顯性基因控制的。很多小麥都是雜種,你怎樣得到能穩定遺傳,即不發生性狀分離的純種抗病小麥?(學生看課本第25-26頁最后一段)
學生答出(將雜種連續地自交種植、觀察、選擇、直到確認不發生性狀分離的抗稈銹病類型為止。)
提問:第三,如果所要選育的作物性狀是由隱性基因控制的,則 不會表現出來,能把這樣的作物丟掉嗎?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