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生物4 第2章 組成細胞的分子
第1節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一、知識結構二、教學目標1、簡述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說出構成細胞的基本元素是碳。2、嘗試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探討細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種類。3、認同生命的物質性。三、教學重點、難點及解決方法1、教學重點及解決方法[教學重點] ⑴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⑵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解決方法]⑴讓學生比較組成地殼和組成細胞的部分元素的含量,觀察人體細胞的主要元素圖,書中的表解和“思考與討論”獲得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識。⑵教師先演示實驗,再指導學生選擇實驗材料,進行實驗研究。2、教學難點及解決方法[教學難點]⑴構成細胞的基本元素是碳。⑵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解決方法] ⑴教師引導學生回憶碳原子核外電子分布特點,以及碳的性質,理解c元素對生命的重要作用。⑵教師演示實驗,學生明確實驗原理,開展實驗研究。四、課時安排 1課時五、教學方法直觀教學法、講解法、實驗法。六、教具準備掛圖,實驗用品七、學生活動1、創設問題情境,組織學生觀察、討論、交流學習新知識。2、通過實驗讓學生掌握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的方法。八、教學程序(一)明確目標見教學目標(二)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問題探討]投影教材p16《組成地殼和組成細胞的部分元素含量表》,提問:組成生命的細胞和組成地殼的元素有沒有什么不同?一、組成細胞的元素投影教材p17圖2—1和圖2—2,提問:1、哪些元素含量較多,哪些元素含量較少?2、在鮮重和干重中含量都最多的元素是什么?3、在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什么?教師總結:1、細胞中最常見的化學元素有20多種,各種元素的歸屬范圍可歸納如下:2、c為什么是構成細胞的基本元素?碳原子最外層有4個電子,這樣碳原子就具有了4個能夠成鍵的價電子。正是這4個價電子,能夠使碳原子之間,碳原子與其他原子之間結合形成更多的化學鍵。由于每個碳原子可以形成4個化學鍵,所以就有可能形成含有成千上萬個甚至更多個碳原子的物質。二、組成細胞的化合物組成細胞的各種元素大多以什么形式存在于細胞中呢?(學生看教材p17表格)
[思考與討論]引導學生討論分析教材p17相關問題。讓我們通過實驗來檢測細胞中的一些有機物吧![實驗]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教師根據教材p18內容講清實驗原理、化學試劑的使用方法及實驗步驟,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斐林試劑和雙縮脲試劑的比較:在配制時,都用到naoh和cuso4,但配制時濃度不同,使用方法也不同。
⑵使用時,向樣液中先加入1ml雙縮脲試劑a液,再加入4滴雙縮脲試劑b液。學生將實驗結果填入教材中的表格內,并完成p19討論題。三、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統一性和差異性1、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統一性和差異性⑴生物界和非生物界都是由化學元素組成的;⑵生命起源于非生物界。2、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差異性⑴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生物體內和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⑵無機自然界中的各種化學元素不能表現出生命現象,只有在生活的機體中,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才能表現出生命現象。(三)總結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組成細胞的重要化合物,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的方法等。(四)作業布置p19練習(五)板書設計第2章 組成細胞的分子第1節 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一、組成細胞的元素
2、基本元素:c二、組成細胞的化合物 三、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