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集合與簡易邏輯”教材分析
⒉提高集合與邏輯的教學效益 目前高中數學教學的一個突出問題是教學效益不高.具體表現在:一方面,學生用在數學上的時間比較多,像與美國比,是美國學生的好幾倍;另一方面,學生在考試中表現良好,但創造性能力和應用能力有一定欠缺,個性發展也存在著不足之處. 為了后續章節的學習,在本章必須給學生打下適當的集合與邏輯基礎,限于學生的預備知識與接受能力,在本章又不能過多地追求理論的完整,只有處理好這個關系,才能提高教學效益.因此,在實際教學時,一定要抓住重點.怎樣把握本章的教學重點呢?一是要有助于對初中數學的理解,二是要能為高中數學的學習掃除障礙.換句話說,學習集合與邏輯,要著眼于用集合與邏輯的知識解決數學學習中的問題,而不要在概念的嚴謹性、知識的系統性上花過多的時間與精力.像邏輯中有不少問題,在學術界內部都有爭論,在高一數學課上,就完全沒有必要去涉及了. ⒊使用數學符號要規范 本章教材有不少集合與邏輯的數學符號,這些符號的采用,依據的是新的國家標準,其中有些符號與原教科書不同,在教學時應該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