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聯結詞(1)
教學目的:1.理解邏輯聯結詞“或”、“且”、“非”的含義;
2.了解含有“或”、“且”、“非”的復合命題的構成.
教學重點: “或”、“且”、“非”的含義
教學難點:對“或”、“且”、“非”的含義的理解
授課類型:新授課
課時安排:1課時
教 具:多媒體、實物投影儀
內容分析:
學生在初中數學中,學習過簡單的命題(包括原命題與逆命題)知識,掌握了簡單的推理方法(包括對反證法的了解).由此,這一大節首先給出含有“或”、“且”、“非”的復合命題的意義,介紹了判斷含有“或”、“且”、“非”的復合命題的真假的方法.接下來,講述四種命題及其相互關系,并且在初中的基礎上,結合四種命題的知識,進一步講解反證法.然后,通過若干實例,講述了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和充要條件的有關知識.
這一大節的重點是邏輯聯結詞“或”、“且”、“非”與充要條件.學習簡易邏輯知識,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進行簡單推理的技能,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在這方面,邏輯聯結詞“或”、“且”、“非”與充要條件的有關內容是十分必要的.
這一大節的難點是對一些代數命題真假的判斷.初中階段,學生只是對簡單的推理方法有一定程度的熟悉,并且,相關的技能和能力,主要還是通過幾何課的學習獲得的,初中代數側重的是運算的技能和能力,因此,像對代數命題的證明,學生還需要有一個逐步熟悉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命題的概念:可以判斷真假的語句叫命題 正確的叫真命題,錯誤的叫假命題
例如:①11>5 ②3是15的約數 ③0.7是整數
①②是真命題,③是假命題
反例:④3是15的約數嗎? ⑤ x>8
都不是命題,不涉及真假(問題) 無法判斷真假
“這是一棵大樹”; “x<2”. 都不能叫命題.由于“大樹”沒有界定,就不能判斷“這是一棵大樹”的真假.由于x是未知數,也不能判斷“x<2”是否成立.
注意:①初中教材中命題的定義是:判斷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題;這里的定義是:可以判斷真假的語句叫做命題.說法不同,實質是一樣的
②判斷命題的關鍵在于能不能判斷其真假,即能不能判斷其是否成立;不能判斷真假的語句,就不是命題.
③與命題相關的概念是開語句 例如,x<2,x-5=3,(x+y)(x-y)=0.這些語句中含有變量x或y,在沒有給定這些變量的值之前,是無法確定語句真假的.這種含有變量的語句叫做開語句(有的邏輯書也稱之為條件命題).
在教學時,不要在判斷一個語句是不是命題上下功夫,因為這個工作過于復雜,要求學生能夠從正面的例子了解命題的概念就可以了.
二、講解新課:
1.邏輯連接詞
例 ⑥ 10可以被2或5整除; (10可以被2整除或10可以被5整除)
⑦ 菱形的對角線互相垂直且平分;
(菱形的對角線互相垂直且菱形的對角線互相平分)
⑧ 0.5非整數 .( 非“0.5是整數”)
邏輯聯結詞:“或”、“且”、“非”這些詞叫做邏輯聯結詞
2.簡單命題與復合命題:
簡單命題:不含有邏輯聯結詞的命題叫做簡單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