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研究性學習
③數形結合法
利用集合間的關系,結合示意圖,據未知可設適當的未知數,建立方程求解,如問題(2)中的第二個問題。設喜愛籃球運動但不喜愛乒乓球運動的人數為x,則兩項都喜愛的有(15-x)人,喜愛乒乓球而不喜愛籃球的有[10-(15-x)]人,據題意有:x+(15-x)+[10-(15-x)]+8=30,解得x=12。故喜愛籃球運動但不喜愛乒乓球運動的有12人。
④歸納、猜想法
通過對問題(3)的求解,并結合問題(1)、(2)的求解,歸納、猜想出: 。
⑤概念派生法
通過問題(4)的研究求解,大部分學生較易得出 a,因此,由真子集的概念得出集合b的元素的個數少于集合a的元素的個數。這個結論是由概念的內涵派生出來的。
⑥“對應”法
經研究討論,同學中有“集合a的元素個數等于集合b的元素個數”的結論。少數同學運用“對應”思想:,顯然有此結論。這是一個多好的想法啊!
四、活動評價
充分運用高中數學子教材資源“閱讀與思考”,廣泛開展第二課堂活動,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很好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有助于學生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高。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至少有以下成功之處:第一、深化了課堂知識,進一步鞏固和拓展了所學知識;第二、培養了學生探究能力,很好地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方法;第三、增強了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該課題以解決問題為背景,通過分工與合作和恰當地引導,學生用知識的意識明顯增強,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明顯提高;第四、培養了學生的思維品質。通過問題(4)的研究,我們得出了不一樣的結論,但都有道理,學生向引發爭議,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得到較好的發展。
五、注意事項
1、教師課題準備要充分。①要認真鉆研材料;②查閱相關資料或研究成果;③作好周密的活動計劃。切忌無準備或準備不充分就上課。
2、避免“活動研究課”上課學科化,要充分地讓學生自主的活動,不人為地牽制學生。
3、積極引導學生搞好“交流——合作”環節的活動,充分聽取學生的意見,讓學生自己總結作法和研究成果,切忌教師包辦,強加于人。
4、堅持引導學生寫好活動總結和體會,歸納研究方法與成果,忌只管上課不管下課,課后不鞏固。
參考資源:《教學研究性學習》傅海倫 山東師范大學教學科學學院
《談教學研究性學習設計》賴風
《教學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研書《教學》① 人教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