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網絡環境下語文研究性學習的探索——《黃山奇松》教學設計與評析
教材分析:
《黃山奇松》是蘇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本第八冊的課文。這篇課文描寫了黃山風景區有許多奇松,姿態獨特,十分有趣。文章集景色美、語言美、情感美于一體,令讀者賞心悅目、心馳神往、浮想聯翩……根據《黃山奇松》這篇課文的特點,我探討一種基于網絡環境下語文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模式。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讀懂課文的內容。
2、通過教學,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利用網絡教材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
3、通過教學,培養學生把課文內容與網絡教材上的圖片、文字、影片結合起來進行閱讀感悟課文的能力。
4、賞讀品味,感受黃山松的奇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營造氛圍
“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黃山——這一舉世奇景,它不僅僅是山,也是海,是松之海,石之海,云之海,泉之海,花之海,詩之海……是一片畫的海洋!
今天,讓我們乘坐網絡快車進入這塊美麗、神奇的土地,去觸摸黃山松,去欣賞黃山松,去感受黃山松。
【葉圣陶說:“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覺親。”作者寫文章,胸中有境才能妙筆生花;孩子讀課文,入境才能情真意切。教師要善于把握課文內在的思想感情,由景入情,以情觀景,啟發想象,步入情境。一節好的語文課,一個“情”字怎生了得!“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我在教學《黃山奇松》時,通過多媒體手段創設課文的情境和教師充滿語言,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和情感積淀,啟動情感。】
二、自讀課文,提出問題
1 、談話:好!你們已經是四年級的同學了,已經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現在,請你們進入“自學天地”,根據提示,進行自主學習。
2 、學生自主學習。
3 、匯報自學情況:
( 1 )好!你們通過網絡教材進行了自主學習,閱讀《黃山奇松》這篇課文,那么,黃山奇松給你留下了怎樣印象?根據“自學提示”你讀懂了什么?請你向大家匯報一下。
( 2 )啟發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黃山奇松》的教學中,我讓學生通過網絡教材初讀課文,在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懂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結合網絡資料對課文的題目和內容提出自己的問題。學生初讀課文后提出了一大堆的問題,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及時給予肯定,并從中篩選一些有價值的問題供學生在課堂上研究。如“‘黃山奇松'奇在哪兒”、“為什么把黃山稱為‘天下第一奇山'”、“為什么說迎客松是黃山奇松的代表,是整個黃山的象征”、“為什么黃山松和別處的松樹不一樣,為什么會呈現出千姿百態”等等,對于學生提出的其他問題可引導學生課后進一步研究。】
三、合作學習,研究問題
1 、好!有了問題就需要解決問題,請你圍繞這些問題去朗讀課文,利用網絡教材提供的圖片、影片、文字資料自己去學習、解決這些問題。
2 、學生根據問題進行研究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