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系統面紗
第一節:揭開系統面紗教學目標:
1、 理解系統的含義。
2、 體會系統的組成和層次關系。
3、 了解系統的分類。
4、 理解系統的基本特性。
5、 掌握系統分析的基本方法。
重難點:
1、 學會用系統的觀點看問題。
2、 理解系統的基本特性。
課時安排:
2課時
知識提綱:
1、 系統的定義。
2、 成為系統的三條件。
3、 系統的基本特性:整體性、相關性、功能性、環境適應性。
4、 系統的分類:自然和人造;實體和抽象;靜態和動態;開放和封閉------。
5、 系統分析的基本方法:闡明問題;分析比較;評價比較。
教學思路:
由雕像、笑話故事、木桶理論、學科介紹引入新課,讓學生自行閱讀兩案例后得出概念;講解成為系統的三個條件;結合例子、練習講解系統的基本特性,讓學生閱讀系統的分類后提問。在龍舟賽艇系統分析中體會、掌握系統分析的基本方法。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師] 請同學們欣賞一件藝術品(展示相片),這是在巴黎市內有名的一個觀光點――巴爾扎克雕像。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人體雕像有啥特別的地方?
[生] ------
[師] 對了,雕像沒有雙手。我們來看看沒有雙手的原因。(課件演示)
[師] 既然雙手是整個雕像中最成功的部分,為何羅丹要將它砍掉?他這樣做有怎么樣的理論憑據?
[師] 我們再來看一個笑話(課件演示)。在生活中,我們如果不用整體的、相互聯系的系統的觀點解決問題,就會犯與此人同樣的錯誤。
[師] 我們班昨天跟2班的足球比賽贏了,贏球是依賴優秀的隊員還是差勁的隊員?
[生] 優秀的、差勁的、全體、場外的啦啦隊------。
[師] 認為靠優秀隊員有同學多一些,就是說,大部分同學認為整體的功能取決于最強的部分。但有一種理論,叫做“木桶理論”,卻認為整體的功能取決于最弱的部分,也就是說,昨天我們贏球靠的是表現差勁的隊員。
[生] ------
[師] 以上的這些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學完今天這二節課,我們就會有所了解了。下面,我們就學習新的內容,第三章:系統與設計的第一節:揭開系統面紗。
新課教學:
[師] 家在農場的同學請舉手。
[生] 舉手------。
[師] 那么,教師可以說,這些同學都是屬于同一個系統的,什么系統呢?就是農墾系統。老師還可以說,我們學校和海南中學、農墾中學都是同一系統的。這個系統就是教育系統。這樣看來,我們都身屬各種各樣的系統,如果我們還對系統的知識一無所知,就太不應該了。同時,“系統”也是人們講得較多的一個詞,網絡上,利用各大搜索引擎對系統一詞進行搜索,會得到大量的信息(演示課件)。
[師] 系統包含學問可大了。我們先來簡單了解關于系統的一門學科――系統科學。這是上世紀40年代誕生的一門學科,它主要包括五個方面的內容------,(結合課件講解)
[師] 我們一起來看這幾張相片。農作物生長在這個大柵溫室中,可以避免極端天氣的危害。那么,下面請同學們先用十分鐘時間閱讀課本68頁和73頁的兩個案例。然后說說你的理解。
[生] 閱讀,回答,------
[師] 柵室環境系統由六個子系統組成,它們相互區別,相互配合,共同構成大柵溫室環境?傊,柵室環境系統是由相互依存的若干部分(6個子系統)組成的,是具有特定功能(滿足農作物生長需求)的有機整體。人體系統也是同樣,由若干相互依存的部分構成,具有特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