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發明與技術革新(精選4篇)
技術發明與技術革新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技術發明與技術革新的涵義;知識產權保護制度。
過程與方法:
學會舉一反三,通過案例來獲得知識并將其應用在分析其他例子中。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培養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了解設計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技術發明與技術革新的涵義;設計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
設計的重要性。
教學過程:
引入:
技術的發展就是新技術取代舊技術。而新技術取代舊技術的過程離不開技術發明與技術革新。
新課教學:
第二節 技術發明與技術革新
一、發明和革新是技術的源泉
1、技術發明:創造發明自然界原來沒有的事物。
案例:萊特兄弟和第一架飛機;摩斯和電磁式電報機。
資料: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
使用了18000支電子管,70000只電阻,10000只電容,耗電量140kw,占地170平方米;每秒運算速度5000次,比以前的計算機快了上萬倍。
2、技術革新:對原有技術加以改造和提高。
案例:自行車的新技術;洗衣機技術的進步。
小組討論:洗衣技術將會如何發展?
二、技術創新的保護制度——知識產權
1、電話發明者不是貝爾?
資料:1、在當今社會,電話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員,那么,是誰發明了世界上第一部電話呢?也許很多人會說,當然是著名的貝爾!中學課本上早就明明白白地寫著了。但這段歷史很有可能將被更正。日前,英國科學博物館首次解密的一些文件顯示,世界的“電話之父”應該是德國一名理科教師,而不是人們一直以來公認的貝爾!
xx年據英國《每日電訊報》12月1日報道,英國倫敦科學博物館館長利夫恩日前表示,幾周前,他意外地在博物館內發現了一批一直秘密保存的文件,結果爆出了一個非常令人震驚的事實:世界上第一部電話的發明者應該是德國人菲利普?賴斯。
利夫恩透露說,這些首次被公開的文件是1947年的,其中詳細記載了當時英國進行的一系列電話試驗。那些試驗明確證明:德國教師賴斯1863年所設計、發明的電話機完全可以工作,這比貝爾1876年發明電話整整早了xx年,所以他才是真正的世界“電話之父”。
謖廡┟孛芪募錚⒐曜嫉緇暗繢鹿荊?/span>stc)的工程師表示,經過試驗,他們發現賴斯用木頭、香腸薄膜和金屬片等原料做成的電話機完全可以傳送信息,盡管信號微弱、效率相對比較低,但是在電話里的聲音很清晰。因此,可以斷定,賴斯當年的那個簡單裝置就是世界上最早的電話機。
2、xx年美國國會上周通過一項決議,指定從意大利移民到美國的安東尼奧?梅烏奇才是電話的發明者,號稱“電話之父”的貝爾是一個“無恥的竊賊”。
決議中講述了一個凄慘的故事。梅烏奇18xx年出生在意大利,曾學習設計和機械工程,1850年移居到美國并加入了美國國籍。他在研究電擊療法時,發現聲音可以通過銅絲傳導,這一發現令他興奮不已。
由于妻子癱瘓在床,梅烏奇想出一個簡單的“通訊系統”,把妻子的房間和他在隔壁的實驗室連接起來,以便隨時有個照應。1860年,梅烏奇將他的“能夠講話的通信器”公開演示。
但是,不會英語的梅烏奇融不進美國主流社會,得不到應有的認可。更不幸的是,他在一次乘坐蒸汽船時被嚴重燒傷,窮困潦倒的他無法把實驗繼續下去。同時,他付不起250美元的永久專利注冊費。
兩年后,曾和梅烏奇在一個實驗室工作的貝爾申請了電話永久專利權,并獲得當時大名鼎鼎的西聯電報公司一筆巨額合同。梅烏奇憤而提起上訴,當時最高法院同意以欺詐罪指控貝爾,但就在勝利的曙光就要顯現時,他卻于1889年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
美國國會的新決議一經公布立刻引起多方強烈反應,意大利裔美國人紛紛歡呼這一遲來了一個多世紀的“公正判決”。加拿大方面則指責美國國會為了政治目的篡改歷史。為了給美國一點顏色瞧瞧,加拿大眾議院效仿美國國會于6月21日正式通過決議,重申貝爾是電話的發明者。
2、湯姆遜與mp3專利糾紛
為了鼓勵創新,促進社會的發展,依法保護發明和革新者的利益,國家建立了知識產權保護制度:賦予發明人一定期限、一定程度的相對權利。
第三節 設計是技術的關鍵
技術創新的來源:
1、偶然的發現
案例:抗生素的發現
2、有計劃、有步驟的設計
案例:航天技術的發展
分析萊特兄弟設計飛機的例子,提出:人們通過設計可以把自己或他人的由創造性構思得到的設想具體化。
從而說明:設計是絕大多數技術發明和技術革新的核心過程。
一、設計需要不斷改進
分析改進汽車的各種新技術,讓學生認識到設計需要不斷改進。
小組討論:汽車還可以做哪些改進?
二、設計需要多種知識
案例:設計汽車需要燃燒學和熱力學、機械學和力學、流體力學、材料學、美學、電子學、電工學、人類工程心理學等知識。
知識轉移:設計一張椅子需要的知識。
小結與練習:
1、技術發明與技術革新
2、知識產權
3、技術的關鍵——設計
技術發明與技術革新 篇2
長郡中學教師統一備課用紙
科目
通用技術
年級
高一
班級
0708、16、19
時間
年 9 月 24日
課題 技術發明與技術革新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知道發明和革新的基本概念;(2)知道發明和革新推動著技術的發展;(3)理解技術的發展需要發明和革新。
2.能力目標:
(1)能夠觀察,了解產品的所應用到的技術;(2)學會猜想產品的今后技術的發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了解“神舟”飛船系列和長征火箭系列的不斷創新,增強民族自豪感;(2)大膽,自信地對技術的發展提出自己的見解。
教材分析
在學生理解了技術的巨大作用后,領悟技術不是想當然的,需要通過發明和革新不斷發展和完善的,同時技術也在不斷創新的過程中發展自己。這節課要讓學生切身感受技術的創新和革新需要人力,物力,時間等因素的,絕對不是想怎樣就會怎樣的。
實 施 教 學 過 程 設 計
一、復習:
技術源于人類的需求和愿望,技術不斷向前發展。
提問:技術為什么會不斷向前發展?它是如何向前不斷發展和完善的? ——引入新課
二、什么是技術發明?
列舉如電視機、汽車、手機、洗衣機等,讓學生概括發明的概念:
發明指的是創造自然界原來沒有的事物。
再讓學生列舉一些發明,注意新方法、工藝等也是發明。
三、以洗衣為例,結合教材,讓學生談談洗衣機的發明及不斷改進的發展過程。
革新指的是對原有的技術或產品加以改造和提高。
四、同學們根據以上的兩個例子總結知識點
(1)、發明和革新是技術的源泉。
(2)、技術的本質在于創新,同時技術也在不斷創新的過程中發展自己。
五、探究手機的技術發展:
1、舊式手機的外型、功能、接收等有什么局限?(圖片展示)
2、當前手機的外型、功能、接收的情況又怎么樣?(圖片展示)
3、你猜想今后的手機會怎樣的發展?
注意:
1、分組充分討論,記錄討論結果,各組派代表發言
2、讓學生大膽猜想。
3、老師不斷引導學生,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現、肯定學生思維的亮點
六、小結
七、課后調查電視機的技術發展。
教學后記
通過學生熟悉的手機的發展進行技術探究,讓學生從生活實際中感受,參與技術的創新和革新。
技術發明與技術革新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技術發明與技術革新的涵義;知識產權保護制度;
2、方法與過程目標:學會舉一反三,通過案例來獲得知識并將其應用在分析其他例子中;
3、情感與價值觀目標:培養知識產權保護意識。
教學重難點:技術發明與技術革新的涵義。
(過渡)技術的發展就是新技術取代舊技術。而新技術取代舊技術的過程離不開技術發明與技術革新。
一、發明和革新是技術的源泉
1、技術發明:創造發明自然界原來沒有的事物。
案例:萊特兄弟和第一架飛機;摩斯和電磁式電報機。
資料: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
使用了18000支電子管,70000只電阻,10000只電容,耗電量140kw,占地170平方米;每秒運算速度5000次,比以前的計算機快了上萬倍。
2、技術革新:對原有技術加以改造和提高。
案例:1)自行車的新技術;2)洗衣機技術的進步。
[小組]討論:洗衣技術將會如何發展?
二、技術創新的保護制度——知識產權
1、電話發明者不是貝爾?
資料:1、在當今社會,電話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員,那么,是誰發明了世界上第一部電話呢?也許很多人會說,當然是著名的貝爾!中學課本上早就明明白白地寫著了。但這段歷史很有可能將被更正。日前,英國科學博物館首次解密的一些文件顯示,世界的“電話之父”應該是德國一名理科教師,而不是人們一直以來公認的貝爾!
xx年據英國《每日電訊報》12月1日報道,英國倫敦科學博物館館長利夫恩日前表示,幾周前,他意外地在博物館內發現了一批一直秘密保存的文件,結果爆出了一個非常令人震驚的事實:世界上第一部電話的發明者應該是德國人菲利普•賴斯。
利夫恩透露說,這些首次被公開的文件是1947年的,其中詳細記載了當時英國進行的一系列電話試驗。那些試驗明確證明:德國教師賴斯1863年所設計、發明的電話機完全可以工作,這比貝爾1876年發明電話整整早了xx年,所以他才是真正的世界“電話之父”。
在這些秘密文件里,英國標準電話電纜公司(stc)的工程師表示,經過試驗,他們發現賴斯用木頭、香腸薄膜和金屬片等原料做成的電話機完全可以傳送信息,盡管信號微弱、效率相對比較低,但是在電話里的聲音很清晰。因此,可以斷定,賴斯當年的那個簡單裝置就是世界上最早的電話機。
2、xx年美國國會上周通過一項決議,指定從意大利移民到美國的安東尼奧•梅烏奇才是電話的發明者,號稱“電話之父”的貝爾是一個“無恥的竊賊”。
決議中講述了一個凄慘的故事。梅烏奇18xx年出生在意大利,曾學習設計和機械工程,1850年移居到美國并加入了美國國籍。他在研究電擊療法時,發現聲音可以通過銅絲傳導,這一發現令他興奮不已。
由于妻子癱瘓在床,梅烏奇想出一個簡單的“通訊系統”,把妻子的房間和他在隔壁的實驗室連接起來,以便隨時有個照應。1860年,梅烏奇將他的“能夠講話的通信器”公開演示。
但是,不會英語的梅烏奇融不進美國主流社會,得不到應有的認可。更不幸的是,他在一次乘坐蒸汽船時被嚴重燒傷,窮困潦倒的他無法把實驗繼續下去。同時,他付不起250美元的永久專利注冊費。
兩年后,曾和梅烏奇在一個實驗室工作的貝爾申請了電話永久專利權,并獲得當時大名鼎鼎的西聯電報公司一筆巨額合同。梅烏奇憤而提起上訴,當時最高法院同意以欺詐罪指控貝爾,但就在勝利的曙光就要顯現時,他卻于1889年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
美國國會的新決議一經公布立刻引起多方強烈反應,意大利裔美國人紛紛歡呼這一遲來了一個多世紀的“公正判決”。加拿大方面則指責美國國會為了政治目的篡改歷史。為了給美國一點顏色瞧瞧,加拿大眾議院效仿美國國會于6月21日正式通過決議,重申貝爾是電話的發明者。
2、湯姆遜與mp3專利糾紛
為了鼓勵創新,促進社會的發展,依法保護發明和革新者的利益,國家建立了知識產權保護制度:賦予發明人一定期限、一定程度的相對權利。
來源:
技術發明與技術革新 篇4
第二節 技術發明與技術革新
石牌高級中學 丁滿生
一、 教學對象分析
學生初學通用技術,在前一節也了解了技術的巨大作用,已經對技術有了一定的興趣,但是對技術還沒有更深層的了解,對學生來說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 教材內容分析
(一)重點:理解發明和革新是技術的源泉,區分生活中的發明和革新。
(二)難點:引導學生把技術的發明和革新與生活中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并運用。
三、 教學目標
通過實例是學生理解發明和革新是技術的源泉,同時引導學生能夠把技術的發明和革新與生活中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并加以運用。
四、 教學策略
案例教學法、講授法、討論法
五、 教學媒體
ppt(介紹洗衣機及手機的發展)
六、 教學教程
第一課時
(一) 回顧舊知
(1) 什么是技術
(2) 技術的影響
(二) 新知講授
1、出示課題 課題:一、發明和革新是技術的源泉
2、閱讀)
(案例分析1 )“洗衣機技術的進步”
思考:請同學們談談洗衣機是怎么樣改變的
(案例分析2)“通信技術的發展”
思考:找學生分析
簡談手機發展史
學生回答:從以上兩例中我們能不能給發明和革新下個定義呢?
發明:指的是創造發明自然界原來沒有的事物。
革新:指的是對原有技術加以改造和提高。
小結:新技術的不斷發明和革新,推動著各種技術及產品不斷進步與完善。
(一) 討論
沒有創新,技術會有發展嗎?
技術創新有哪些表現?
(二) 總結
1、創新是技術發展的核心
2、技術的本質在創新,同時技術也在不斷創新的過程中發展自己。
3、技術創新表現為發明和革新。
4、( )是技術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