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xiāng)》賞析指導學案
(新人教版07版選修《外國詩歌散文欣賞》)以“我”的口吻,展開內心的獨白,在抒情詩中是最常見的方式!豆枢l(xiāng)》以第一人稱“我”為中心,傾訴了詩人內心的痛苦與對故鄉(xiāng)的向往。在某種意義上,這雖然是一首情詩,訴說著詩人的“失戀”之苦,但與一般感傷、浮泛的情詩迥然不同,詩人沒有止于訴說個人的痛苦,也沒有過多地宣泄情緒,而是在一種“平靜的回憶”中,在“痛定思痛”中,結合了對故鄉(xiāng)的熱愛,對生命終極意義的思考。詩人如何展開自己的情感空間,如何使“抒情”的境界更為開闊、深沉,是講解此詩的重點。
這首詩以第一人稱“我”為中心,但詩人卻從收獲后返回河邊的船夫寫起,接著才引出了背負著痛苦回鄉(xiāng)的自己,這種寫法有點類似于中國古典詩歌中的“起興”,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在“船夫”與“我”的比照中,“痛苦”被比喻為一種收獲,一筆財寶。在這一“比喻”中,抽象的“痛苦感”不僅有了某種具體的可感性──“財寶”會給人沉甸甸的感覺,詩人也借此表達了他對“痛苦”的獨特理解:在一個人的生命中,它既是一種不幸的感受,也是一種珍貴的經(jīng)驗。在這一段中,詩人回避了直抒胸臆的做法,營造出了一種凝重、深遠的抒情氛圍。
在下面的詩行中,詩人正面展開了對故鄉(xiāng)的詠嘆。在他的筆下,故鄉(xiāng)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存在,河岸、森林、溪水、群山,既是眼前展開的自然,也與詩人記憶中的童年、少年經(jīng)驗相關,它們迎接著詩人的歸來,撫慰了他心頭的傷痛。在這一段詠嘆中,詩人運用了不同的句式,先是疑問句──“你們能治愈愛的痛苦?”“你們會答應再給我安寧?”──追問故鄉(xiāng)能否接納他的歸來;繼而是排比句──“在清涼的溪邊,我曾看水波嬉戲,/在大河邊,我曾看船只駛過”──展開對往昔的回憶;最后,還有感嘆句──“永葆忠實的你們”──抒發(fā)對故鄉(xiāng)同胞的感激之情。句法的交替,使詩行本身就像大河的波浪一樣,一波又一波推進,展開了一個豐富的情感空間。
然而,就在故鄉(xiāng)展開雙臂,擁抱“我”的一刻,詩人的語調又發(fā)生了陡轉,“可是,我知道,我知道,/愛情的痛苦,不會很快就治好”,剛才對故鄉(xiāng)的呼喚,被一種深深的質疑替代,故鄉(xiāng)接納了“我”,但并不能真正驅除“我”胸中的痛楚,像大河一樣展開的詩行在這里發(fā)生了逆流、回旋,清醒的、思辨的語調與前面詠嘆的語調,形成了反差,進一步強化了“痛苦”的。在最后一節(jié),關于“痛苦”的思辨被引向關于生命意義的追問,詩人的語調又一次變得昂揚。塵世之間人的痛苦,人與故鄉(xiāng)之間的距離,也被轉化成神與人之間饋贈與接納。愛的“痛苦”源于天神的安排,它不能泯除,因為“痛苦”與“愛”一樣,都是一個“凡人”真實的生命本質。詩歌的結尾──“因此,讓它存在吧。我是個凡人;/生出來就是要去愛,去受痛苦”──有一種箴言的力量,讓前面洶涌流動的情感突然凝固,獲得了一種人生的造型。在“凡人”與“天神”這一宗教性的結構中,心靈因痛苦而顯得更加高貴。
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這雖然是一首獨白的情詩,但詩人并沒有沉溺于一己情感宣泄,而是將對故鄉(xiāng)的熱愛,對生命的永恒思考,結合在痛苦的思辨中。在展開方式上,詩人也顯示出高超的控制能力,整飭有序的詩節(jié),配合著內心的低吟,更像大河一樣舒緩流淌。雖然,詩人使用了感嘆、疑問等句式,形成一種詠嘆的效果,但一種內省、思辨的聲音也貫穿了始終,中和了情感的強度,這使得此詩張弛有度,一波三折,在痛苦中有激越,在激越中有反省,在肯定中也有否定,形成了一種辯證的、復雜的張力。在這種張力中,一個豐富而又交錯的情感空間得以展現(xiàn)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