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
一、導入新課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聽這首歌可以想象到成片的蘆葦獨守江邊,在風中搖曳。那瘦瘦的筋骨,青青的枝葉,肆無忌憚的張揚著綠的野性,任憑狂風揉搖,任憑暴雨擊打。那逆流而上尋找佳人的少年,撐著長篙,蕩著輕舟,映襯著茂密的蘆葦,造就了三千年文明古國最優美的詩句!
多年以后,法國哲學家帕斯卡爾同樣在見到蘆葦后靈光一現,詠出了“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這樣的至理名言。
二、走近作者
布萊茲•帕斯卡爾(blaise pascal,1623-1662)是法國十七世紀最具天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哲學家。他在理論科學和實驗科學兩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貢獻。幾何學上的帕斯卡爾六邊形定理、帕斯卡爾三角形,物理學上的帕斯卡爾定理等均是他的貢獻。他還創制了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制作了水銀氣壓計。他同時還是概率論的創立人之一。他一生體弱多病,只活了三十九歲,但在身后卻為自己留下了高聳的紀念碑。他的主要著作是《外省通信》和《思想錄》,前者常被看作是法國古典主義散文的奠基之作,后者則為哲學和宗教方面的探討提供了豐富的源泉,成為人因思想而偉大的一個明證。該書又被法國大文豪伏爾泰稱為“法國第一部散文杰作”。
1670年《帕斯卡爾思想錄》一書在法國首版。該書以其論戰的鋒芒、思想的深邃以及文筆的流暢而成為世界思想文化史上的經典著作,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被認為是法國古典散文的奠基之作。它與《蒙田隨筆集》《培根人生論》一起,被人們譽為歐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經典。本書作者以其特有的揭示矛盾的方法,反復闡述了人在無限大與無限小兩個極限之間的對立悖反,論證了人既崇高偉大又十分軟弱無力這一悖論,天才地揭示了人因思想而偉大這一動人主題?傊,讀者從本書不難看到,帕斯卡爾是真正夠得上精神的偉大的。下面開始學習課文。
三、齊讀課文,感受文章詩意化的特點,并在教師的引導下初步理解課文。
1.文章讀完了,你覺得哪些句子讓你心潮澎湃?帕斯卡爾認為“人”的特點是什么?
明確:人的特點是能思想、脆弱。
引導:相較整個宇宙而言,人因身體而脆弱,因思想而堅韌。在帕斯卡爾這里,人只是會思想的蘆葦,在它的思想里找不到它的靈魂,它的靈魂不在它的思想能觸及的任何地方,它只能在搖擺的風中感知自己。盡管隨時有可能被風摧毀,它也只能處于風中以證明自己的存在。
2.舉出你熟悉的或者親歷過的事例來證明帕斯卡爾的觀點。
明確:霍金的事跡、汶川地震的幸存者們,等等。
如果整個法國文學只能讓我選擇一部書留下,我還是會毫不猶豫地選擇留下《思想錄》,它是一個崇高的純粹法國天才的標本。 ——維克多•吉羅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重在引導學生進入文本,理解核心觀點“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并在對文章的閱讀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嘗試從自己的閱讀經驗和人生經驗出發解答這些問題。
四、概括作者觀點
提問:文章的結構為片段式,語言形式相對散亂,請用簡潔的語言歸納文章的主要觀點。
明確:思想形成人的偉大。
1.人從生理層面來看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
2.人的全部尊嚴都在于思想。
3.努力思想是道德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