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市場配置資源》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經濟生活第4單元《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第9課《走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第2節的教學內容,從理論上說,我國改革開放后確立的市場經濟,是在社會主義制度下進行的,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存在根本區別,為此必須明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從內容上說,學生在前面已經學過了消費、生產、分配,我國的任何經濟生活都是在社會主義制度下進行的,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市場作為資源配置的方式,具有缺陷和不足,需要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并為我的小康社會的建設提供體制保障:從現實情況看,XX年下半年以來,由于受金融危機影響,我國經濟面臨嚴峻形勢,為此國家出臺了龐大的經濟刺激政策,如四萬億投資、擴大內需、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家電下鄉等,對于學生而言這些舉措,多少都會有感受,通過本課的學習,既讓他們更深入、準確的理解宏觀調控政策,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同時培養其觀察生活、理解和把握社會現象的能力與創造精神,提高政治課的信度。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說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含義、國家宏觀調控的手段、目標;
(2)記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
(3)能夠針對宏觀經濟運行問題,提出合理的對策,從社會主義國家的宏觀調控角度證明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二)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觀察經濟生活的能力、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感受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路的信念;通過學習國家的宏觀調控,感悟社會主義能夠實施強有力的宏觀調控,認同國家宏觀調控的重大舉措。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宏觀調控的必要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
難點:在具體運用中國家宏觀調控三種手段的區別。
四、學情分析
學生平時對這一框題的內容有所接觸,但知之不深,因此會感興趣,會產生一種深入求知的欲望,通過對前幾課知識的學習,又為本框題的學習打下了基礎.高一學生獨立思考能力不斷增強,開始留意的關心身邊的社會生活.因此要充分調動學生這種分析問題的主動性,積極性,逐漸培養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五、教學方法
情景討論法、小組探究法、分析講授法、活動啟發法。
六、課前準備
1、熱點材料搜集與整理
2、導學案的印制
七、課時安排:1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
檢查落實了學生的預習情況并了解了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了針對性。
(二)情景導入、展示目標
案例分析:鄧小平在南巡談話中指出:“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
學生討論:鄧小平的上述講話說明了哪些經濟學道理?
教師分析:市場和計劃是資源配置的兩種基本手段。市場經濟作為資源配置的一種方式,資本主義可以用,社會主義也可以用。也就是說,市場經濟可以有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分。那么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哪些基本特征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