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導學案
(3)自力更生是對外開放的基礎。自主掌握經濟命脈,才能實現社會經濟獨立。堅持自力更生,堅持擴大內需,充分利用我國人多地廣、資源豐富和市場廣闊的獨特優勢、挖掘其潛力,才能在發展對外經濟中抵御各種經濟風險,維護國家的經濟安全。
(4)對外開放,利用國外的市場、資金、技術可以促進經濟發展,促進自力更生的能力。國家安全的關鍵是經濟安全,如果閉關自守,自甘落后,經濟發展不起來,就是最大的不安全。
3、辨析:在同一對外貿易中,出口越多越好,而進口越少越好。
(1)在異國對外貿易中,出口貿易和進口貿易是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出口和進口之間應該是一種相互促進的關系。同時,在世界經濟全球化形勢下,異國的經濟發展要善于利用國際分工帶來的機遇,在國際范圍內優化配置資源,以提高本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而這既可以通過進口來實現,又可以通過出口來實現。因此,單純把出口和進口貿易對立起來是錯誤的。
(2)在對外貿易中,如果不注意進出口產品結構的合理性,不注意進出口貿易的平衡,形成長期的貿易逆差,勢必會對國家利益造成損失。正因為如此,在發展對外經濟貿易關系中,我們始終要堅持擴大出口,努力增加外匯儲備。
4、利用國外貸款是解決我國現代化建設中資金短缺的一個有效途徑。但我們因此就會背上沉重的債務包袱。
(1)爭取國外貸款,這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資金的一個補充來源,是我國資金積累的一個有效途徑。我國利用外資不是盲目的,是從我國實際出發的,既廣泛利用,又量力而行,充分考慮債務償還能力、國內資金配套能力和出口能力,控制在允許的范圍內,防止發生債務危機。
(2)國際上,一般認為一個國家利用國外貸款的還本付息額不超過其出口創匯的20%--25%,就不會發生危機。國外貸款彌補了我國資金不足,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國民經濟的突出困難,促進了企業的技術改造和新興工業的發展。因而,利用國外貸款不會使我們背上沉重的債務包袱。
5、我國的對外開放格局——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
全方位:不論對資本主義國家還是社會主義國家,對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實行對外開放。
寬領域:國際商品、技術、勞務商業、外貿、 金融、電信、保險等;能源、交通、金融、保險、房地產等領域。
多層次:經濟特區(5個)、沿海開放城市和開發區(14個)、經濟技術開發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沿邊、沿江(13個市、鎮)內陸中心城市(重慶、岳陽、武漢等共15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