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生產、勞動與經營教學案3
(2)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長期基本方針。我們要按照黨的xx大、xx屆三中全會和憲法的要求,毫不動搖地貫徹這一方針,把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統一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發揮各自的優勢,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3)國家應加強宏觀調控,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的健康發展。進一步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和法規,依法保護非公有制企業和職工的合法權益,保障非公有企業和其他企業享受同等待遇;完善政策,依法消除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體制障礙,放寬市場準入,實現公平競爭;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政府服務和管理,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保護企業正常的經營活動,并引導其落實科學發展觀,依法經營,提高自身素質。
二、擴大內需,推動經濟發展
【背景材料】
黨的xx大報告指出:“擴大內需是我國經濟發展長期的基本的立足點,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根據形勢需要實施相應的宏觀政策。”
XX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XX年必須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繼續堅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據有關人士預測,我國將逐步進入新一輪的消費周期,其特點是:
生存型消費正向質量型消費過渡。城鎮居民消費熱點主要是商品住房、小轎車、電子信息產品、新型產品,以及娛樂、旅游、教育等服務消費和文化消費。農村消費的熱點是住房、家電普及。
【分析點撥】
本材料主要體現生產和消費的關系的指示,以及國家宏觀調控的指示,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一是生產決定消費,生產的發展水平決定消費水平和消費結構,我國國民經濟持續保持增長,使城鄉人民生活水平得到繼續提高,消費增長。另一方面消費反作用于生產。消費量的增長會推動生產量的增長。為了實現經濟較快增長,必須擴大消費需求。第三,生產發展決定消費結構,從低層次向高層次轉化,我國新一輪消費周期的特點反映了消費的這一變化趨勢,消費需求結構的變化又會推動生產結構的進步。
三、建立信用制度,打擊假冒偽劣商品
【背景材料】
XX年10月14日中共xx屆三中全會指出:“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形成以道德為支撐、產權為基礎、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是建設社會主義市場體系的必要條件,也是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治本之策,增強全社會的信用意識,政府、企事業單位和個人都要把誠實信用作為基本行為準則。建立信用監督和失信懲戒制度。逐步放開信用服務市場。XX年,全國開展打假治劣工作,突出食品、農資、建材三大重點,標本兼治,著力治本,從源頭打擊假冒偽劣活動。”
中共xx屆五中全會通過的規劃建議中強調:以完善信貸、納稅、合同履約、產品質量的信用記錄為重點,加快建設社會信用體系,健全失信懲戒制度。
【分析點撥】
信用是本,無信不興。良好的信譽和形象,使企業的一種無形資產,是企業經營成敗的重要因素,因而,對企業的生存競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市場競爭激烈的今天,企業的信譽和形象尤其重要。
四、正確認識和對待國有企業的兼并、破產
【背景材料】
黨的xx屆三中全會指出,完善國有資本有進有退、合理流動的機制,進一步推動國有資本更多地投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增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其他行業和領域的國有企業,通過資產重組和結構調整,在市場競爭中優勝劣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