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和儲蓄者教案
第一部分《經濟常識》第六課 銀行和儲蓄者
二、公民的儲蓄
誤區一 公民儲蓄是發揮了貨幣的貯藏手段的職能
【剖析】我們通常講的公民儲蓄是指公民將人民幣存入銀行 , 這是公民的一種投資方式 ,但由于貨幣的貯藏手段職能是指把貨幣作為社會財富的代表貯藏起來 , 且作為貯藏手段的貨幣必須是實實在在的、又是足值的貨幣。紙幣不是商品 ,沒有價值 ,它只是商品交換的媒介 , 起到中介物的作用。將它存入銀行不是代表貨幣發揮貯藏手段的作用 ,它仍然是起到流通手段的作用 ,只不過是一種暫時歇息中的流通手段罷了。
誤區二 儲蓄增加是居民有錢和經濟繁榮的表現 , 因此儲蓄越多越好。
【剖析】一般地說 , 儲蓄增加是好事 , 說明居民手里有錢 , 生活富裕 ,這是經濟發展繁榮的表現 ,也是社會穩定的基礎。但當經濟增長過慢 ,出現通貨緊縮、 " 貨物膨脹 " 時 , 則儲蓄的增加就會制約經濟的增長。百姓用于儲蓄的錢多了 , 用于投資和消費的錢則相應減少 , 不利于拉動經濟的增長 ,在此情況下, 儲蓄增長不一定是好事。當出現經濟增長過熱、通貨膨脹時 , 儲蓄的增長會抑制通貨膨脹、抑制經濟的過快過熱增長 ,此時儲蓄的增長是好事。
誤區三債券和股票都是有價證券 ,購買哪個都是一樣的。
【剖析】二者都是有價證券 , 都是集資的手段 , 都是能獲得一定收益的金融資產 ,但二者還是有一些不同之處的: 其一 , 性質不同 , 股票是股東的入股憑證 , 是投入資金的所有權證書 ,而債券是一種限期償還的債務。其二 , 收益權不同 ,股票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為補償條件 ,經濟狀況好壞決定著股票的收益。債券不承擔經營風險 , 以定期收取利息為條件。其三 , 償還方式不同 , 股東不能從公司退還股金 ,只能出賣股票 ,債券具有明確的付息期限 , 必須償還本金。由上可知 , 二者不僅有不同特點 , 而且還有本質的區別。
誤區四 居民購買商業保險也是一種投資 ,與購買股票、債券的目的是一樣的。
【剖析】居民購買商業保險是一種針對風險本身的投資方式 ,其目的不僅是為了獲得利息收人 ,更重要的是保障生活。而購買股票和債券 ,盡管二者作為集資手段是有 所區別的 ,但它們的直接目的都是為了獲得利息收入。可見 ,購買商業保險與購買股票、債券目的還是有所不同的。
誤區五: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和公司債券的關系
【剖析】區別 :(1) 發行主體不同。政府債券發行主體是國家 ;金融債券發行主體是金融機構 ; 公司債券發行主體是公司 ( 企業 ) 。
(2) 風險狀況不同。政府債券是由國家發行的 , 以國家信譽和財力為擔保 , 由國家承擔還本付息的責任 , 風險最小,安全性最好 ; 金融債券安全系數比政府債券低 , 但比公司債券高 : 公司債券風險較高。
(3) 收益率不同。金融債券的利率高于政府債券和銀行存款 , 公司債券收益率最高。
(4) 流通性能不同。政府債券信用度高 , 流通性強 ; 金融債券不如政府債券流通性強 , 公司債券流通性較低。
聯系 : 三者都是債券 , 都是債務證書 , 即籌資者給技資者的債券證據 , 都是到期還本付息。
誤區六: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的區別
【剖析】保險從其性質上可分為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兩種,社會保險是指通過法律強制實施 , 為工薪勞動者在年老、疾病、生育、失業以及遭受職業傷害的情況下 , 提供必要的物質幫助的制度 ; 商業保險是由保險公司按照商業原則經營 , 體現參與保險者個人意志的制度。兩者在具體項目和總體目標上雖有相似之處 , 但作為兩種不同類型的保險制度 , 卻存在著本質的區別 :